临床儿科杂志 ›› 2019, Vol. 37 ›› Issue (1): 6-10.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19.01.002
江苏省新生儿脑损伤规范化诊疗研究协作组
Jiangsu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earch Collaborative Group on Brain Injury in Neonates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江苏省9家医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包括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及基底神经核损伤等)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 9 239例早产儿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者2 515例(27.22%),其中男1 406例、女1 109例,平均胎龄(31.2±2.8)周,平均出 生体质量(1 825.6±819.8) g。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多见,占67.57%;非出血性损 伤以脑水肿(50.93%)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37.94%)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脑白质损伤、 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梗死、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 其中胎龄<32周的患儿脑白质损伤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脑白质损伤、脑梗死、颅内 出血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在1 500~2 500 g的患儿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水肿比例较高;Apgar评分<3分在脑梗死患儿中的 比例较高,颅内出血患儿中较低;剖宫产在脑梗死患儿中比例较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好转率为89.34%。结论 出血性脑 损伤以PVH-IVH多见,而非出血性损伤以PVL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低Apgar评分、小胎龄以及 低出生体质量是各型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