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15
      
    目次
    2021年第9期目次
    2021, 39(9):  64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0
    摘要 ( 219 )   PDF (554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儿疾病专栏
    101 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3 岁时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陶芳芳, 胡雪峰, 肖玲莉, 等
    2021, 39(9):  64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1
    摘要 ( 458 )   PDF (1083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随访至3岁时的体格发育状况。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期间分娩,出生体质量< 1 500 g的VLBW早产儿,分析其校正12 月龄、24 月龄及出生年龄3 岁时的体格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分娩141 例VLBW早产儿,死亡26 例,存活率81.6%。存活的VLBW早产儿中,101 例完成随访(87.8%)。校正12 月龄、校正24 月龄和3 岁龄的按年龄头围Z值(HcA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校正24月龄相比,3岁的HcAZ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12月龄、校正24月龄和3岁时的去脂重(LBM)以及LBM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5),LBM呈逐步增长趋势,不同年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24 月龄及3 岁时LBM百分比高于校正12 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有无并发症,将VLBW早产儿分为有并发症组36 例,无并发症组65 例;两组间按年龄体质量Z值(WAZ)、按年龄身长Z值(LAZ)、HcAZ及按年龄体质量指数Z值(BAZ)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 05)。结论 随年龄增长,VLBW早产儿的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逐渐追赶,有无并发症的VLBW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区别。
    影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婷, 李晓文
    2021, 39(9):  64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2
    摘要 ( 375 )   PDF (1091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了解影响新生儿AK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符合AKI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齐全的105 例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结局将患儿分为好转组和放弃或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生儿AK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5 例AKI患儿,好转组48 例、放弃或死亡组57 例。与好转组相比,放弃或死亡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高,最低尿量值低,尿量< 1 mL/(kg · h) 的比例高,休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量< 1 mL/(kg · h)、合并呼吸衰竭是影响新生儿AK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1,95%CI :1.68~12.63,P=0.003;OR=17.88,95%CI :5.61~56.98,P< 0 . 001)。结论 新生儿AKI的病死率高,少尿、合并呼吸衰竭显著增加AKI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

    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临床研究
    杨慧洁, 王政力, 邓春
    2021, 39(9):  65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3
    摘要 ( 350 )   PDF (1035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SI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10 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中符合SIP诊断的早产儿纳入SIP组,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探讨SIP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早产儿21 263例,其中SIP组28例,男14例、 女14例,穿孔日龄8.5(2 . 5 ~ 11 . 0)天,胎龄(32 . 9±2.5)周,出生体质量(1 831 .5±475. 2) g。同时纳入对照组61例,男 36例、女25例,胎龄(33 . 2±2.6)周,出生体质量(1 869.5±493.8) g。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P组与对照组之间Ⅲ级 及以上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发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低蛋白血症、贫血、1周内使用多巴胺的比例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级及以上的PIVH、早发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1 周内使用多巴胺可能与SIP 发生有关。
    CRLF1 复合杂合变异致Crisponi 综合征1 例临床特征
    刘银芝,廖镇宇,杨慧,等
    2021, 39(9):  65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4
    摘要 ( 489 )   PDF (1798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告1例CRLF 1基因新发复合杂合变异致Crisponi综合征(C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 C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患儿,生后即出现张口困难、哭声小伴呼吸困难、吐沫;小下颌,手、足趾指细长,肘关 节及双手中指、无名指屈曲不能伸直;四肢肌张力增高;吸吮、觅食反射未引出。全外显子检测示CRLF1基因新发复合 杂合变异,c. 829 _ 847 del移码变异,来自父亲;c. 713 delC移码变异,来自母亲。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判断为有害变异;根 据美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分别判断为I类致病变异和II类可能致病变异。最终确诊为CS。结论 CS的主要特点 是发热、屈指畸形、典型的面部特征、喂养和呼吸困难,可导致新生儿猝死。该例变异未见报道,扩展了CRLF 1致病变 异谱。
    10q22.3q23.3 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彦云,孙云,蒋涛
    2021, 39(9):  66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5
    摘要 ( 557 )   PDF (1451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10 q 22 . 3 q 23 . 3 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 10 q 22 . 3 q 23 . 3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特殊面容,额突出,鼻根低,眼距 宽,内眦赘皮,鼻头轻度上翘,人中浅,耳位低,余未见特殊异常。患儿于出生后72小时行串联质谱检测,蛋氨酸(MET) 306 . 02 μmol/L,召回复查 MET 升至 695 . 37 μmol/L。家系验证分析显示,患儿父亲为 10q22.3q23.2 微缺失综合 征,其缺失性CNV为自发变异(de novo),患儿母亲携带MAT 1 A基因c. 74 _ 75 delTG(p.Val 25 GlyfsX 7)杂合变异。患 儿最终确诊基因型为10 q 22 . 3q 23 . 2 deletion/c. 74 _ 75 delTG(p.Val 25 GlyfsX 7),为10 q 22 . 3 q 23 . 3微缺失综合征合 并高甲硫氨酸血症。确诊后患儿给予低蛋氨酸饮食联合康复训练,但患儿家属依从性差,MET控制在700 μmol/L 左 右,肝功能无异常,大运动发育无异常,语言发育迟缓。结论 报道1例10 q 22 . 3 q 23 . 3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 血症病例。10 q 22 . 3 q 23 . 3 微缺失综合征外显不全,预后差异较大 ;MET 超过 600 μmol/L 需尽早予以低蛋氨酸饮食 治疗。
    综合报道
    儿童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及菌株药敏分析
    高雅雯,徐慧婷,彭冷月,等
    2021, 39(9):  66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6
    摘要 ( 323 )   PDF (1081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IPAI)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及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61例IPAI患儿的临床资料及61株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IPA)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48例经验性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与13例非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以及27例经验性碳青霉烯类治疗与19例非碳青霉烯 类治疗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61例IPAI患儿中,男37例、女24例,中位年龄2.1(0.6~9.1)岁。院内死亡12例(19.67%), 脓毒症休克15例(24 . 59 %)。经验性非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感染后住院时长较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延长,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重症病房入住率、院内死亡、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碳 青霉烯与非碳青霉烯治疗患儿的重症病房入住率、院内死亡、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感染后住院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 05)。61株IPA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85%~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 感率为90%~95%。结论 重庆地区IPA菌株对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有较高敏感性,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经验性治疗IPAI患儿的首选抗菌药物。
    儿童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吴怡蓓,张志芳
    2021, 39(9):  67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7
    摘要 ( 342 )   PDF (1353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1 488 例行心导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74例(5.0%)患儿在心导管术后出现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男39例、女35例, 中位年龄60.0(25.0~108.0)月;包括穿刺处血肿64例、股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2例。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并发症组的年龄和体质量较大,身长(高)较高,穿刺血管为动脉、术前抗凝、使用大导管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比例 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代谢指标分析
    仲琳,高晓岚,张惠文,等
    2021, 39(9):  67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8
    摘要 ( 295 )   PDF (1119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3例 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尿 黏多糖(GAG)定性和电泳结果变化。结果 23例男性患儿,移植中位年龄为4.5岁(1 . 75 ~ 12岁)。移植前23例患儿IDS 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值;移植后100天,90 . 9 %(20/22)患儿IDS活性达到正常值;至移植后2年,100%(9/9)患儿IDS 活性达到正常值;移植2年后,患儿IDS活性稳定于正常值范围。移植后2年内患儿IDS活性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 05)。移植后100天即有53 . 3 %(8 / 15)患儿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截止到资料收集时间,75 . 0 %(15 /20)患儿 移植后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但仅2例(10. 0%,2 /20)患儿移植后尿GAG完全转阴。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 恢复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IDS活性至正常值,但对于降低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尿GAG含量作用有限,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GAG含量但大多未至正常水平。
    Noonan 综合征患儿照护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佐嘉, 王秀敏, 唐佳丽, 等
    2021, 39(9):  67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09
    摘要 ( 316 )   PDF (1089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Noonan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负担。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以 及照护者负担问卷,调查Noonan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负担。结果 96例Noonan综合征患儿,男40例、女56例,中位年龄 4.0(3.0~5.0)岁。患儿的生活质量总分为49.3(34.2~59.8)分,远低于全国常模(81.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患儿主要照护者照护负担量表总分为43.5(29.5~52.0)分,提示为中度负担。患儿生活质量得分与照护者负担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r= 0 . 65,P<0 . 01),并与其中3个维度(时间依赖性负担、发展受限性负担以及身体性负担)呈显著正相关(P<0 . 05)。患儿是否独 生子女、照护者不同职业以及文化程度之间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时间依赖性负担、发 展受限性负担以及身体性负担对于预测其生活质量贡献度为22. 0 %。Noonan患儿家庭在照护过程中的诊疗需求主要集中在医学遗 传咨询(100 %),多学科团队综合管理(93.8%),康复训练(79.2%)以及预防接种(58.3%)。结论 Noonan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 严重低下,照护者负担不容乐观,早期诊断、医学遗传咨询以及Noonan综合征长期诊疗规划值得关注。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与评价
    陈瑜, 徐维虹, 汪思园
    2021, 39(9):  68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0
    摘要 ( 318 )   PDF (1099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复温后再次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其术后发生低 体温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纠治术 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术后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 构建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期间711例患儿中术后发生低体温者239 例(33 . 6 %),男128例、女111例,中位年龄13 . 0个月(5 . 7 ~ 36 . 0个月)。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评 分为高风险、禁食时间越长、CPB方案中转流温度越低、CPB停机温度<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 887(95 % CI: 0.858~0.915)、约登指数为0 . 734、灵敏度为0 . 836、特异度为0 . 898。并对现有数据进行预测,总的预测准确度为79.8%, 灵敏度为57 . 1 %,特异度为90 . 9 %。结论 基于术前营养、禁食时间、CPB方案、体外停机温度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 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复温后发生低体温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21 型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邹东方,文飞球,廖建湘
    2021, 39(9):  68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1
    摘要 ( 1150 )   PDF (1670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 21 型(COXPD21)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 COXPD21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6月龄男性患儿,发育落后,3月龄起出现癫痫,表现为局灶性发作、 痉挛、肌阵挛,呼吸道感染后抽搐加重,并出现昏迷、发绀、呼吸急促、心音低钝、肝大、四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示心 肌弥漫性损害、严重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全基因组测序显示患儿存在TARS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 987 _ 988 insA及c. 470 C>G,均为新发变异。患儿确诊为COXPD21,于7月龄死亡。结论 COXPD21起病早,预后差,可导致严重的代谢性脑病, 由TARS2基因变异引起,该变异国内未见报道。
    托珠单抗治疗儿童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凌加云,何庭艳,翁若航,等
    2021, 39(9):  69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2
    摘要 ( 584 )   PDF (1492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 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皮肤病理示血管炎样改变。患儿应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欠佳,加用TCZ治 疗2周后即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停用TCZ 6周后纤维蛋白原上升,期间出现2次极少量咯血。国外文献报道,TCZ治疗 者的手术出血风险更高。TCZ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与药物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以及继发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有关。 结论 TCZ治疗可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甚至继发严重出血;治疗过程应监测凝血功能,尤其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因 子ⅩⅢ活性。
    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临床分析
    万媛媛,吴珺,张乐萍
    2021, 39(9):  69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3
    摘要 ( 347 )   PDF (1052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儿童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11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患儿共发生136例次脓毒症,检测到138株菌株, 其中25株为草绿色链球菌。25例次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中,男12例次、女13例次,脓毒症发生时中位年龄98(66~138) 月,距末次化疗结束中位时间9(6~10) d,中性粒细胞缺乏已持续中位时间5(4~6) d,脓毒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中位值 0.01(0~0.01)×109 /L。25例次均有发热,热峰(39.3±0.7)℃,中位发热持续时间1.5(1.0~2.8)d;11例次存在口腔 感染,7例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例次继发肺部感染,1例次合并胃肠炎,1例次合并感染中毒性脑病;5例次除发热外无 其他感染症状。将138株菌株分为草绿色链球菌组(25株)、非草绿色链球菌革兰阳性菌组(14株)及革兰阴性菌组(99株) 3组,三组间年龄、急性髓系白血病所占比例、热峰、口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Beals-Hecht 综合征1 例报告
    周焕珍,王爱萍
    2021, 39(9):  70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4
    摘要 ( 551 )   PDF (1842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1例FBN 2基因新发杂合变异Beals-Hecht综合征病例。方法 回顾分析1例Beals-Hecht综合征 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结果 患儿男,3个月28天,存在皱耳、多关节屈曲挛缩 和下肢肌肉发育不良等表现。基因分析显示患儿FBN 2基因有2个新发杂合变异c.2944T>G(p.C982G)和c.6518A>G (p.N 2173 S),均为错义变异。结论 Beals-Hecht综合征可累及多系统,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吴佩群,杨敏,耿岚岚
    2021, 39(9):  70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5
    摘要 ( 396 )   PDF (1269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7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患儿的 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5岁(11个月~ 16岁),中位病程3 d(4 h~13年),中位住院时长 9 d(5~14 d)。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其次为恶心、呕吐。27例患儿均给予空气灌肠整复,17例成功,其中回结型肠套叠4例, 结结型肠套叠13例;10例整复失败,其中回结型2例,结结型3例,小肠型5例,均予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结 结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失败组小肠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5例患儿经肠镜及手术探查,最后 确诊结肠息肉18例,小肠息肉7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JS)9例。16例患儿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组 小息肉(1 .5 ~ 2. 5 cm)比例较高,而PJS组巨大息肉(≥4 . 0 cm)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21)。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PJS是导致肠套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2,95 %CI:1.16~52.69,P=0.035)。结论 儿童肠息肉 ≥1.5 cm时易继发肠套叠,PJS可增加肠套叠复发风险。结结型肠套叠易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但应尽早行肠镜切除息肉。
    文献综述
    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分子遗传学和诊治进展
    唐雪,郭霞
    2021, 39(9):  70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6
    摘要 ( 397 )   PDF (951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性横纹肌样瘤(MRTs)是一组好发于婴幼儿的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胚胎性肿瘤,依据其原发部位,儿童 MRTs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及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 样瘤(EERT)。抑癌基因SMARCB1遗传缺陷及其编码INI 1蛋白缺失是儿童MRTs的驱动性遗传缺陷和重要诊断依据。儿 童MRTs预后差,即使手术、放疗、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总生存率也仅40 %左右。文章综述基于儿童 MRTs异常分子遗传学的诊断和靶向治疗进展。
    颗粒酶A 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牛荣威
    2021, 39(9):  71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7
    摘要 ( 645 )   PDF (959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颗粒酶A(GzmA)是由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以 及细胞焦亡来调节机体免疫防御,还能够杀灭侵入宿主细胞内的细菌及寄生虫来维持机体稳态。最近研究发现,GzmA通 过调节IL- 6、TNF-α等因子的释放,影响结核、脓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还可激活pSTAT 3促进肠 道炎症及结直肠癌的发展。文章就 GzmA的生理特征和功能,以及在炎症过程、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吴珺,张乐萍
    2021, 39(9):  71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09.018
    摘要 ( 366 )   PDF (1118KB)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及增殖过度所致异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聚集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危险度分层的合理应用、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支持治疗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 儿童AML的生存率已经较前有明显提高。文章综述儿童AML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