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述评
    广州出生队列研究的理念与实践
    邱琇, 韦冬梅, 林珊珊, 夏慧敏, 周文浩
    2024, 42(9):  747-752.  doi:10.12372/jcp.2024.24e0823
    摘要 ( 49 )   HTML ( 7 )   PDF (129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出生队列是探讨生命早期因素对子代生命历程健康的重要研究手段和资源,但目前国内缺少长期随访的大规模出生队列。大型普通人群亲子前瞻性队列——广州出生队列(BIGCS)于2012年正式启动,对参与家庭从孕期到子代开展长期纵向观察。本队列以面对面的随访形式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时,以及子代出生后6 周、6 个月、1岁、2岁、3岁、6岁、8.5岁等多个时点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计划对队列儿童随访至18岁。截至2024年6月,广州出生队列入组超过6.0万名孕妇,儿童5.3万人,6岁儿童人数超过2.7万人,累积生物样本超过290万人份。其主要目标是发现影响妇女和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作用机理,验证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和儿童期疾病的病因假设,为改善儿童和妇女健康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广州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简要介绍。

    关注环境、立足疾病的大型出生队列研究平台
    陈倩, 田英, 孙锟, 张军
    2024, 42(9):  753-757.  doi:10.12372/jcp.2024.24e0738
    摘要 ( 32 )   HTML ( 8 )   PDF (123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学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启动了生命早期疾病与健康的大型科学研究——“上海优生队列”和“千天计划”,利用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聚焦生命早期1 000天,关注母亲孕期和宝宝出生后的健康、社会及理化环境、营养等多方面环境因素,为发育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上海亲子队列”平台及其在临床研究应用中的思考
    张蕴晖, 史慧静, 翟晓文
    2024, 42(9):  758-767.  doi:10.12372/jcp.2024.24e0817
    摘要 ( 37 )   HTML ( 5 )   PDF (2048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质量改变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突出性衍生问题,亟需通过出生队列长期研究,关注物质及社会环境因素对超大城市人群健康的影响,寻找新时期疾病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上海亲子队列”采用“社区+产科医院+学校”的全方位精细随访方式,对6 714对母婴进行了孕早-中-晚期、分娩期及子代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13次随访,建成了含标准化问卷、母儿疾病诊断、儿童体格生长、体成分、脊柱弯曲异常、肤纹、握力、身体活动量、认知能力及语言发育水平测试和临床诊疗档案等百万条数据的随访信息数据库;以及包括外周血、脐带血、指尖血、胎粪、胎盘、尿液、粪便、颊黏膜、头发、指甲等17类60万份标本的生物样本库;并形成了21份标准化操作程序操作程序(SOP)文件,对样本采集、冷链运输、分装入库、出库、回库等进行样本库全流程管理和质控。该队列平台不仅为揭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多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支撑,也推动了多学科交叉创新成果。

    健康生命轨迹计划缘起与发展:社区-家庭-母婴多层面儿童超重与肥胖干预研究队列
    范建霞
    2024, 42(9):  768-773.  doi:10.12372/jcp.2024.24e0818
    摘要 ( 32 )   HTML ( 3 )   PDF (1348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康生命轨迹计划(HeLTI)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牵头,中国、加拿大、南非、印度等多个国家参与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干预研究。本项目旨在利用HeLTI在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权威专业健康指导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涵盖备孕期、孕产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等多个阶段的社区-家庭-母亲-儿童(CFMC)干预措施,实施连续性多层面的干预,构建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实现从生命源头预防肥胖等发育源性疾病的目标。由中国、加拿大共同实施的中加健康生命轨迹计划(SCHeLTI)也称生命树项目,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共同资助,由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牵头,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及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等知名大学和机构共同组成研究团队。项目纳入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闵行区、奉贤区、松江区的妇幼保健院及其管辖的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项目所采用的生命早期多层面综合干预方案将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进行推广,研究结果期待为WHO制定儿童肥胖早期干预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论著
    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对青春期T1DM患儿的应用价值
    刘芳, 陈琼, 李杨世玉, 李园, 曹冰燕, 卫海燕, 张淼
    2024, 42(9):  774-781.  doi:10.12372/jcp.2024.23e1198
    摘要 ( 19 )   HTML ( 4 )   PDF (1312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门诊随访的青春期T1DM儿童99例,48例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为观察组,51例单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各项临床资料、监测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在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分别为76.6 %±9.1 %、65.9 %±15.0 %,中位高血糖时间(TAR)两组分别为7.0 %(3.0 %~14.3 %)、21.0 %(12.0 %~29.0 %),平均低血糖时间(TBR)两组分别为14.5 %±7.1 %、10.2 %±6.8 %,在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TIR两组分别为76.0 %±8.9 %、65.5 %±14.3 %,中位TAR两组分别为8.0 %(3.3 %~13.8 %)、24.0 %(15.0 %~29.0 %),平均TBR两组分别为14.4 %±5.9 %、10.0 %±6.8 %,以上变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两次随访中位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两次随访时中位胰岛素用量、中位BMI、平均TIR、平均TBR均高于其基线水平,中位TAR水平低于自身基线水平,以上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4例(8.33 %)出现胃肠道症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青春期T1DM儿童TIR。TBR水平增加,并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安全性良好。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青春期T1DM儿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变异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刘庆瑜, 王立伟, 林义临, 肖睿, 周慧, 张晓倩, 付梦冉, 米弘瑛
    2024, 42(9):  782-786.  doi:10.12372/jcp.2024.23e1015
    摘要 ( 31 )   HTML ( 1 )   PDF (1273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黄疸相关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及其在不同程度黄疸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医院NICU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67例,分为重度和非重度黄疸组,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将黄疸基因变异者进行致病性评级,分析患儿黄疸基因变异的阳性、携带和阴性率情况;以及黄疸基因变异和所致疾病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结果 167例患儿中,检出黄疸基因变异阳性者18例(10.8 %),携带者55例(32.9 %),阴性者94例(56.3 %);涉及UGT1A1ATP7BHBBSLC25A13ATP8B1SMPD1G6PDSLC10A1 8个基因,其中UGT1A1基因变异频率高达45.3 %,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重度黄疸组31例患儿中黄疸基因变异阳性16例(51.6 %),15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均为UGT1A1基因变异;非重度黄疸组136例患儿中阳性仅2例(1.5 %),1例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系UGT1A1基因变异。比较两组黄疸基因变异阳性率、携带率和阴性率,结果显示重度黄疸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重度黄疸组,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重度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黄疸基因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是UGT1A1基因变异,c.211G>A为高频突变位点,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其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姜涛, 李双杰, 唐莲, 欧阳文献
    2024, 42(9):  787-790.  doi:10.12372/jcp.2024.23e0751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 (1262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 (CHB) 组20例,健康对照(HC)组20例,收集患儿外周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IT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及其不同亚型(CD4+CD8MAIT细胞、CD4CD8MAIT细胞、CD4CD8+MAIT细胞和CD4+CD8+MAIT细胞)比例,表达PD-1、CD69、穿孔素、CD107α、CXCR3、CXCR6和CCR6的MAIT细胞比例,计量资料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相比,CHB组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及其不同亚型比例无变化(P>0.05),外周血表达PD-1、CD69、CD107α、CXCR3、CXCR6、CCR6和穿孔素的MAIT细胞比例均有升高(P<0.05)。表达CD69、PD-1、CD107α、穿孔素、CXCR6、CCR6和CXCR3的MAIT细胞比例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HBV-DNA荧光定量间无相关性(P>0.5)。结论 外周血MAIT细胞的不同免疫功能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KIF12基因新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1例报告
    裴皓月, 龚一鸣, 韩心如, 白美荣, 褚迅, 周莹
    2024, 42(9):  791-797.  doi:10.12372/jcp.2024.24e0378
    摘要 ( 26 )   HTML ( 4 )   PDF (2303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鉴定导致1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8(PFIC8)患儿的KIF12基因变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1例PFIC8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变异用一代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研究变异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已报道的17例PFIC8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变异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1个月14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和黄疸为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的KIF12基因存在c.539G>A+c.928C>T复合杂合突变,此前未见报道。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患儿肝细胞的KIF12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发生改变。在293T细胞中,c.539A、c.928T和c.539A+c.928T均可以使KIF12的mRNA表达减少,c.928T和c.539A+c.928T可使KIF12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文献回顾显示,已有7个KIF12的纯合突变和1个复合杂合突变(c.538C>T+c.539G>A)被报道。在已报道的病例中,KIF12的突变类型和PFIC8患儿的肝外临床表型无关。结论 在1例PFIC8患儿中发现1种新的KIF12复合杂合突变。在已发现的9个突变中,其类型与PFIC8肝外临床表型可能无关。

    MYH11延长突变导致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周洁, 刘克强, 王金玲, 王莹
    2024, 42(9):  798-804.  doi:10.12372/jcp.2024.24e0263
    摘要 ( 35 )   HTML ( 1 )   PDF (1646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告1例MYH11基因杂合新发突变导致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MIH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遗传信息,并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进行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方法 分析2023年10月因“反复腹胀、呕吐3年余”来院就诊的MMIHS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与姐姐的外周血样,通过Trio-WES及Sanger测序筛查致病突变。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儿,男,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腹胀、呕吐和腹痛,腹部立位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肠梗阻,给予灌肠、抗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携带MYH11基因杂合新发变异c.5819delC(p.Pro1940Hisfs*91),该变异导致肌球蛋白重链C端延长,父母及姐姐均未检测出该变异。文献检索共纳入7篇与MYH11基因变异有关文献,变异类型包括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和染色体微缺失。共20例,2例因提前终止妊娠性别不明,其余患者男女比2:1。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15例携带MYH11基因延长突变显性遗传患者的发病年龄9(0~28)岁,尚未报道死亡案例。5例携带双等位基因丧失功能突变的隐性遗传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1岁,死亡4例(80 %)。结论 本例MMIHS患儿携带MYH11基因c.5819delC(p.Pro1940Hisfs*91)变异。与携带MYH11基因变异隐性遗传的患者相比,MYH11延长突变显性遗传患者大部分发病较晚,临床表现较轻,生存率较高。

    FOXG1相关综合征3例患儿临床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孙殿荣, 王岩艳, 李加山, 张雷红, 候梅
    2024, 42(9):  805-810.  doi:10.12372/jcp.2024.23e1074
    摘要 ( 21 )   HTML ( 2 )   PDF (1879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FOXG1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FOXG1相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学检测结果。结果 纳入3例FOXG1相关综合征患儿,均为男性,生后起病,均有早发性运动障碍、全面性发育迟缓、产后小头畸形的表现。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3例患儿均具有FOXG1基因致病性变异。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为额叶皮层和/或胼胝体发育不良或髓鞘化延迟。例1为FOXG1基因N-末端结构域位点c.256dupC(p.Gln86Profs*35)移码突变,例2为FOXG1基因叉头结合域c.595G>T(p.Glu199*)无义突变,例3为FOXG1基因JARID1B结合域c.1178C>A(p.S393*)无义突变,例3临床表型和脑部异常改变轻于其他2例患儿。其中例2和例3患儿的突变之前未见文献报道,扩展了该疾病的基因变异谱。结论 对于有早发性运动障碍、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和特异性颅脑影像学表现的个体,应考虑FOXG1基因变异的可能。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治疗所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褚思嘉, 汤继宏
    2024, 42(9):  811-816.  doi:10.12372/jcp.2024.23e0892
    摘要 ( 26 )   HTML ( 3 )   PDF (127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儿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肿瘤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抗肿瘤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并发症,使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早期规律使用润肤剂在新生儿特应性皮炎防治中作用
    唐钏乂, 姚志荣
    2024, 42(9):  817-821.  doi:10.12372/jcp.2024.23e1132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127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润肤剂可以通过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经皮水分丢失,维持角质层的水合状态。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有密切关系。早期有效预防AD发生的措施可以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文就AD与皮肤屏障及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润肤剂在预防AD的应用中进行综述,讨论新生儿早期规律使用润肤剂能否有效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以及降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继续医学教育
    中美两国儿科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及临床研究探讨
    郭佳莹, 周滋晶, 李耀华
    2024, 42(9):  822-826.  doi:10.12372/jcp.2024.24e0288
    摘要 ( 24 )   HTML ( 2 )   PDF (12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科医疗器械的发展面临挑战,不能满足儿科临床需求,然而开展儿科人群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国内儿科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国内和美国儿科医疗器械相关的法规指南,并探讨儿科人群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设计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