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15
      
    呼吸系统疾病专栏
    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64例临床分析
    赵佳佳,张维溪,李昌崇
    2014, 32(8):  701.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1
    摘要 ( 249 )   PDF (1260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病因不明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组;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18岁组。分别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中,自发性纵隔气肿19例,年龄(14.90±2.00)岁,男性占 84.2%;病因明确纵隔气肿45例,年龄(4.26±4.45)岁,男性占55.6%,常见病因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和支气管异物等。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胸痛症状更突出,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呼吸困难、咳嗽、皮下气肿更多见。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予卧床休息、吸氧、止咳化痰、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及时行纵隔排气、皮下穿刺排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所有患儿预后均良好。<6岁患儿35例,均为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病因以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18岁患儿29例,其中19例为自发性纵隔气肿。结论 不同年龄段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不同,需积极寻找病因,尤其是<6岁患儿;有明确病因的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治疗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婴儿肺结核203例临床特征分析
    龚春竹,朱朝敏
    2014, 32(8):  70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2
    摘要 ( 311 )   PDF (1100KB)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婴儿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收治的203例婴儿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203例住院肺结核患儿中,来自农村127例(62.56%),城市76例(37.44%);城市患儿BCG接种率(64.47%)高于农村(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78例(38.42%),可疑结核接触史26例(12.81%);临床表现发热175例(86.21%),呼吸道症状165例(81.28%),有肺部体征107例(52.71%),肝脾肿大80例(39.41%);病原学确诊91例(44.83%);合并肺外结核54.68%,最常见为结核性脑膜炎;病初误诊率39.90%,最常误诊为支气管肺炎。重症肺结核婴儿卡介苗接种率(44.83%)低于非重症肺结核患儿(74.14%),且重症肺结核婴儿有结核接触史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婴儿结核病起病急,进展快,容易造成播散,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未接种BCG及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是婴儿肺结核诊断的重要线索。
    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孟燕妮,陈艳萍,李秀龙,黄建宝
    2014, 32(8):  709.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3
    摘要 ( 309 )   PDF (1713KB) ( 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疑诊支气管内膜结核住院患儿67例,均行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结核杆菌培养、荧光定量PCR、夹层杯法和病理活检。结果 经检查临床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镜下病变部位广泛、形态多样化。支气管内膜结核患儿的BALF FQ-PCR检测阳性率为60%,夹层杯法阳性率42%,灌洗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20%;病理活检阳性率46%;BALF FQ-PCR联合夹层杯法检测,阳性率可提高至76%(38/50),明显高于灌洗液结核菌培养和病理活检阳性率。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有效手段。
    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难治性持续性喘息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赵茜叶,周旭华,侍苏杰,王宜芬,陈国庆
    2014, 32(8):  713.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4
    摘要 ( 264 )   PDF (1189KB)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难治性持续性喘息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52例难治性持续性喘息婴儿的临床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资料。结果 52例患儿均有气管支气管内膜炎,单纯炎症15例(28.85%),气管狭窄3例(5.77%),气管支气管软化18例(34.62%),气管异物2例(1.92%,其中1例同时有支气管软化),黏液栓堵塞10例(19.23%);先天性气道畸形5例(9.6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5例(9.62%),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部螺旋CT示磨玻璃样改变40例(76.92%);马赛克灌注征4例(7.69%);节段性肺实变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8例(15.38%)。52例患儿除2例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及1例双主动脉弓患儿需手术治疗,其余经取出异物、灌洗、抗炎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仅1例术中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婴儿难治性持续性喘息往往由感染、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内生性及外源性异物及心血管发育畸形等多病因引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治疗。
    母孕期及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贾春梅,王俊卿,陈小琴,王冬梅,姜采荣,姜黎
    2014, 32(8):  716.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5
    摘要 ( 326 )   PDF (1209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与母孕期及新生儿期各因素的相关性,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162例患儿以及213名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母亲围孕期情况(产次、孕早期发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孕早期服药史),新生儿情况(出生时体表缺陷、窒息、胎盘粗糙、出生体质量、胎数、胎龄、剖宫产)。结果 支气管哮喘儿童与对照儿童,母亲孕早期发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早期服药、胎盘粗糙、窒息、出生体质量、早产、剖宫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孕早期发热(OR=9.43,95%CI:3.08~28.82)、胎盘粗糙(OR=2.15,95%CI:1.29~3.59)、早产(OR=5.16,95%CI:1.53~17.39)、剖宫产(OR=4.05,95%CI:2.40~6.86)均为儿童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早期发热、胎盘粗糙、早产、剖宫产可能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的水平变化
    沈夏梦,华春珍,王晓芳,庞福珍
    2014, 32(8):  72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6
    摘要 ( 300 )   PDF (1188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水平的变化。 方法 比较分析136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血浆SLPI水平。 结果 136例MPP患儿中男80例、女56例,>4岁占82.4%。有发热者92.7%,反复剧烈咳嗽83.8%,肺部曾闻及干湿啰音74.3%。所有患儿胸片均可见大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急性期白细胞计数降低72.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59.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63.2%。85例查急性期血浆SLPI水平为(9.3±8.8)ng/ml,恢复期为(11.8±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02)。结论 MPP临床特点以发热、反复剧烈咳嗽、胸片见大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为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而hs-CRP增高。MPP患儿急性期血浆SLPI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和肌钙蛋白 I 水平变化及意义
    黄彩芝,莫丽亚,杨娟,邓永超,李爱国
    2014, 32(8):  724.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7
    摘要 ( 366 )   PDF (1195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重症肺炎患儿72例,分为重症肺炎无心力衰竭(HF)组(56例)与重症肺炎合并HF组(16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 结果 三组间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重症肺炎无HF组与合并HF组的NT-ProBNP和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重症肺炎合并HF组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高于重症肺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肺炎患儿中,合并HF组的cTnI异常率明显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二组的NT-ProBN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重症肺炎患儿的NTProBNP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00)。 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明显,NT-ProBNP、cTnI可作为辅助诊断儿童重症肺炎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儿童间质性肺炎70例病理分型
    李敏,魏泽红,闫欣,宋涛,董渊,赵敏珠,刘云志,李剑波,唐任宽
    2014, 32(8):  727.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8
    摘要 ( 352 )   PDF (1912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炎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尸体检验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2岁的婴幼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程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12例病因可疑;58例病因不明者病理分型: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型38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型5例,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型3例,DAD型合并DIP型 6例,DAD型合并LIP型 2例,DAD型合并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B-ILD)型3例,DIP型合并LIP型 1例。结论 儿童间质性肺炎确诊率低;尸体检验有助于明确诊断,为进一步完善病理分型提供参考。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戴立英,张健,王琍琍
    2014, 32(8):  732.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09
    摘要 ( 329 )   PDF (1250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65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DuoPAP组34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1例,采用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出气管插管技术,监测呼吸支持后1、12、24及72 h的血气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分别记录72 h两组呼吸暂停、肺气漏、重复应用PS及无创通气失败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uoPAP组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 h的OI均高于nCPAP组,PaCO2值均低于nCPAP组,PaO2也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 h大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uoPAP组72 h内无创通气失败、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气漏、重复使用P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能更快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
    综合报道
    IgA肾病患儿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意义
    茹凉,张欣,朱洪涛,郭艳芳
    2014, 32(8):  736.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0
    摘要 ( 346 )   PDF (5675KB)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 IgAN的30例患儿(IgAN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并比较IgAN组与对照组的血和尿AngⅡ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AN组肾组织中AngⅡ表达,分析IgAN组肾组织中的 AngⅡ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gAN 组的尿 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的尿 AngⅡ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7,P=0.046);不同病理分级IgAN患儿的尿及肾组织 AngⅡ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 患儿的病理分级与尿 AngⅡ 水平及肾组织 Ang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0.79,P均=0.000)。结论 IgAN患儿尿AngⅡ水平升高,并与病理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正相关,检测尿AngⅡ可能对评定 IgAN 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肾损伤分子-1预测危重患儿急性肾损伤
    钟发展,高岩,邓会英,廖欣
    2014, 32(8):  74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1
    摘要 ( 380 )   PDF (1125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预测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意义。方法 以慢性肾病(CKD)患儿、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重症AKI组(n=27),重症非AKI组(n=30),CKD组(n=30),以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n=30),测定比较尿NGAL和KIM-1水平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重症AKI组的尿NGAL在AKI发生前2天(第–2天)已达峰值,比第–3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10倍,并在AKI发生后第2天降至基础值;KIM-1水平在AKI发生前1天(第–1天)升至峰值,比第–3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5倍,并保持升高至AKI发生后2 d;NGAL、KIM-1水平随时间变化(–3d~2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非AKI组、CKD组、对照组的尿NGAL 和KIM-1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NGAL单独作为标记物诊断AKI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和0.955(P<0.01),而联合二者诊断AKI时,AUC为0.984(P<0.01)。尿KIM和NGAL升高倍数和CCr谷值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4(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NGAL和KIM-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AKI。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RP1的表达及意义
    仇宝玲,吴冬,洪丹,周琦,卢俊,范俊杰,岑建农,胡绍燕
    2014, 32(8):  74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2
    摘要 ( 329 )   PDF (1216KB) ( 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mRN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67例初诊ALL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集骨髓。应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骨髓中MR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标危、中危、高危组MR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28(2.75~6.12)、5.62(4.99~8.60)和7.56(3.66~11.1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和中危组的MRP1 mRNA均高于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L组MRP1 mRNA表达水平为7.71(6.49~14.35),高于B-ALL组的表达水平[5.18(3.8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表达组(n=34)第7天泼尼松预处理敏感率为70.59%,而低表达组(n=33)敏感率为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率为64.71%,低表达组为87.8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 MRP1表达与免疫分型、治疗反应以及疾病危险程度和复发紧密相关。
    窄带成像技术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顾竹,刘海峰,胡志红,张婷,程伟伟,刘鸿
    2014, 32(8):  75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3
    摘要 ( 265 )   PDF (1893KB) ( 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PJS以及70例幼年性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及息肉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同时比较NBI内镜与传统白光内镜诊断PJS息肉中腺瘤样改变息肉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PJS患儿摘取76枚息肉,其中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样改变的息肉12枚,错构瘤息肉64枚。NBI下PJS息肉腺管开口Ⅰ型占69.7%(53/76),Ⅱ或Ⅲ型占27.6%(21/76),PJS患儿Ⅱ、Ⅲ型比例明显高于幼年性息肉。NBI内镜下诊断PJS患儿腺瘤样改变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10/12)和98.4%(63/64),高于传统白光内镜的33.3%(4/12)和95.3%(61/64),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内镜有助于判断PJS患儿消化道息肉的病理性质,其判断腺瘤样改变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白光内镜。
    超声测量小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田晖,剧红娟,刘振通,曹艳梅,张彤迪
    2014, 32(8):  754.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4
    摘要 ( 261 )   PDF (4027KB)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和幽门管长度与患儿年龄和体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确诊的111例HPS患儿,超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及幽门管长度资料及其与年龄和体质量间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与年龄和体质量有显著相关性(r=0.60、0.49,P<0.01),而幽门管长度与年龄和体质量间无相关性(r=0.13、0.02,P=0.177、0.868)。结论 HPS患儿的幽门肌层厚度与年龄和体质量直接相关,提示对于年龄较小和(或)体质量较轻的疑似HPS新生儿,其肌层厚度和幽门管长度未达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时,可进行随访复查。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1例
    彭薇,杨晓,刘欣,吴虹林,王艳
    2014, 32(8):  757.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5
    摘要 ( 294 )   PDF (2437KB)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7p15.3p22.1缺失的相关性。方法 对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新生儿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NVs)分析。结果 发现患儿7p15.3p22.1片段缺失,位于chr7:6777262-23981753,经与数据库比对为致病性缺失片段。结论 array-CGH可作为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应用于临床细胞遗传诊断中。
    CD40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董启忠,张超,李月茹
    2014, 32(8):  76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6
    摘要 ( 299 )   PDF (1218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D40基因的SNP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川崎病(KD)以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79例KD患儿和197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的方法测定SNP位点多态性分布;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损伤。结果 KD组的SNP位点(rs1569723)的3种基因型(AA、AC、CC)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且A风险等位基因与KD易感性显著相关(OR=1.51,95%CI:1.10-2.07,P=0.012)。SNP位点(rs1569723)3种基因型(AA、AC、CC),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概率均以AA基因型的发生概率为最高,CC基因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10)。SNP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病变、手足水肿、冠状动脉损伤无关(P均>0.05)。结论 CD40基因SNP位点(rs1569723)与KD的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且该SNP位点可能与KD患儿的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相关。
    降钙素原鉴别儿童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临床价值
    张晔,张林,吴国雄,刘英
    2014, 32(8):  763.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7
    摘要 ( 334 )   PDF (1203KB)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儿童血液培养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常宁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12月连续就诊的经血液培养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患儿的病例资料,将病例分为血流感染组及污染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病例来源、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阳性结果报警时间(TP)、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降钙素原的鉴别诊断性能。结果 共83例纳入研究,血流感染组(38例)与污染组(45例)患儿的月龄、性别、CRP、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科病房住院患儿的血流感染比例(70.59%)高于内科(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血流感染组的PCT水平高于污染组(Z=5.17,P=0.000)。PCT鉴别血流感染组及污染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8%、82.2%、84.3%,最佳截断值为0.195 ng/m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95%CI:0.726~0.918)。结论 PCT对于鉴别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与污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血流感染、减少抗生素滥用。
    实验研究
    细菌溶解产物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预防作用
    刘静,周小建,洪建国
    2014, 32(8):  767.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8
    摘要 ( 301 )   PDF (1516KB) ( 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OM-85BV)对哮喘气道炎症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6周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OM-85BV对照组;c组,哮喘模型组;d组,地塞米松(Dex)干预组;e组,OM-85BV干预A组;f组,OM-85BV干预B组(干预时间较e组延长10 d)。在实验第1、8和15天分别给c、d、e、f4组小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OVA)-Al(OH)3悬液使其致敏,其余组以PBS缓冲液对照。第17~26天,OM-85BV溶于生理盐水(NS)并给f组灌胃,其余5组以生理盐水(NS)灌胃。第27~31天分别给c、d、e和f组OVA的NS溶液滴鼻激发,其余两组以等量NS对照。其中b、e和f组在激发前给予OM-85BV灌胃,d组给予Dex灌胃,其余组用NS对照。末次激发后24 h麻醉处死小鼠,心脏采血测定血清总IgE水平,左肺行肺泡灌洗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计算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测定BALF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取部分右肺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小鼠支气管痉挛收缩明显,支气管上皮增生紊乱,支气管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少量黏液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而且肺泡间隔增宽;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比例增高,BALF上清中IL-4水平增高,而IFN-γ水平降低,血清中总IgE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预的d、f组较c组情况明显改善,e组次之,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OM-85BV干预有利于调节Th1/Th2之间的平衡,减轻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可有效预防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NS1619 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表达的影响
    洪璨,武怡,赵中秀
    2014, 32(8):  772.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19
    摘要 ( 259 )   PDF (2337KB)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NS1619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BALB/c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组(哮喘组)和NS1619干预组(干预组),每组8只。以卵清蛋白致敏,第19天予5% OVA连续吸入激发5 d后,改为3次/周,直至第55天,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干预组于每次OVA吸入激发前2 h先吸入30 μmol/LNS1619雾化液20 min。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雾化代替。光镜下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的肺组织切片,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平滑肌厚度和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测定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结果 与哮喘组相比,干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不明显,其平滑肌厚度、胶原沉积面积、α-SMA和PDGF-BB水平均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1619部分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形成,可能部分与NS1619下调α-SMA及PDGF-BB表达有关。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潘玲丽,屈艺,罗黎力,赵静,李姣,唐军,伍金林,李熙鸿,母得志
    2014, 32(8):  776.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0
    摘要 ( 294 )   PDF (1581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0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缺氧缺血组(HI组,n=23),建立HIBD模型,于HI后0、4、6、12、24、48、72 h处死取脑,免疫荧光法检测ILK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IL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构建靶向ILK RNA干扰的慢病毒载体,抑制新生鼠脑组织中ILK的表达。右侧侧脑室分别注射含有LV-ILK shRNA慢病毒(n=15)和LV-control慢病毒对照(n=3),建立HIBD模型,于HI后4 h和24 h处死动物取脑,Western blot 检测ILK、Akt、p-Akt、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LK主要表达于皮层和海马区,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在假手术组和HI组均有表达。ILK于HI后表达开始逐渐增加,24 h达高峰,之后表达有所降低。p-Akt于HI后4 h明显增加,后逐渐降低,24 h降至最低,后又增加,在48 h达高峰。VEGF于HI后4 h表达开始增加,12 h达高峰,后维持较高水平。构建的靶向ILK RNA干扰的慢病毒载体在体内应用获得成功。注射慢病毒LV-ILK shRNA组在HI 4 h、24 h时所表达的ILK、p-Akt、VEGF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LV-control组,同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ILK、p-Akt、VEGF蛋白表达均增高,通过抑制ILK的表达,能够降低新生大鼠HIBD后p-Akt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提示HIBD后可能通过ILK/Akt信号通路,增加VEGF表达,进而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及血管再生,在新生鼠HI脑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骨髓衰竭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曹萍,蒋莎义,乔晓红,谢晓恬,李福兴
    2014, 32(8):  782.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1
    摘要 ( 347 )   PDF (1189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检测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方法 BALB/c小鼠20只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5.0 Gy射线照射,随后输注异体小鼠淋巴细胞1×106个,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和骨髓组织切片等指标,ELISA法测定和比较小鼠骨髓单个细胞FGF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GF2蛋白较对照组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射线照射并输注淋巴细胞方法制作的骨髓衰竭小鼠动物模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骨髓衰竭的标准,且提示FGF2表达减低参与骨髓衰竭的发生。
    罕见病 疑难病
    儿童Bartter 综合征15 例临床分析
    杨雪钧,李秋
    2014, 32(8):  78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2
    摘要 ( 377 )   PDF (1185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Bart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表现为生长发育迟滞14例(93.3%),纳差12例(80.0%),呕吐7例(46.7%),腹泻5例(33.3%),多饮多尿5例(33.3%),乏力4例(26.7%)。15例患儿均有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其中重度低钾血症10例,12例患儿出现代谢性碱中毒。15例患儿中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10例、新生儿型Bartter综合征3例、变异型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2例。15例患儿均给予大剂量补钾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口服螺内酯、布洛芬悬液及卡托普利后,症状基本控制。结论 儿童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生长发育迟滞时需警惕该病可能,结合临床表现及氢氯噻嗪试验基本可诊断,基因诊断是最可靠的方法。目前主要以补钾、补镁、醛固酮拮抗剂、前列腺素拮抗剂等综合治疗为主,需终生治疗。
    文献综述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气道重塑及Th17 细胞/CD4+CD25+调节性T 细胞表达的影响
    李丽,李敏
    2014, 32(8):  789.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3
    摘要 ( 352 )   PDF (1176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重塑是气道炎症反复作用的结果,白三烯是气道重塑中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影响气道重塑的因素较多,近年来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但其作用机制及对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阐明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平衡在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变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气道重塑的具体作用途径和生物效应及对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将为以后哮喘患儿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肿瘤中的应用与进展
    王晓霞,钟玉敏
    2014, 32(8):  793.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4
    摘要 ( 338 )   PDF (1182KB)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电离辐射、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儿童肿瘤诊断。常规MRI成像技术主要提供肿瘤的大体形态学信息,无法显示肿瘤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近年来随着MRI硬件及软件的快速发展,一些功能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儿童肿瘤MRI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些功能成像技术包括MR灌注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提供肿瘤微观结构信息,结合常规MRI技术,将会对儿童肿瘤的诊治及随访带来更多的帮助。
    继续医学教育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吴丹,李静,陈超,李智平
    2014, 32(8):  798.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4.08.025
    摘要 ( 221 )   PDF (1135KB)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