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血液肿瘤疾病专栏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朱成琳,陈广华,翟 宗,等
    2020, 38(9):  64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1
    摘要 ( 453 )   PDF (1297KB) ( 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相关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69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监测移植后全血CMV-DNA拷贝数,分析 移植患儿CMV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269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02例,中位年龄65个月 (33~115个月),其中165例发生CMV感染,感染率为61.3%,感染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3 d(15~34 d),感染持续时间 38 d(25~66 d)。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移植年龄>65个月、移植后发生Ⅱ~Ⅳ级aGVHD是发生CMV感染的危险因 素,而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CMV感染发生风险(P<0.05)。 发生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使用脐血移 植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相关(P<0.05)。 难治性CMV感染组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植患儿年龄大、Ⅱ~Ⅳ级aGVHD能增加CMV感染的发生风险,亲缘全相合移植能降低 CMV感染的发生风险。脐血移植后易发生难治性CMV感染;难治性CMV感染初次检测到CMV感染时间早,峰值高。
    293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肿瘤基因变异分析
    樊晔,尹华,胡绍燕,等
    2020, 38(9):  64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2
    摘要 ( 429 )   PDF (1183KB)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5种髓系肿瘤基因变异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93例儿童及成 人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二代测序技术靶向检测25种髓系肿瘤基因,分析AA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293例 AA患者中,男性155例、女性138例,儿童青少年142例、成人151例,非重型AA178例、重型或极重型115例。共有19例 (6.48%)患者检测出髓系肿瘤基因变异,ASXL1 2例、KRAS 1例、PIGA 2例、TP53 2例、BCOR 2例、TET2 5例、SF3B1 1例、 DNMT3A 2例、SH2B3 2例和MPL 1例。男性变异6例(3.87%)、女性变异13例(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青少年变异4例(2.82%)、成人变异15例(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型AA患者变异14例(7.78%); 重型或极重型AA组变异5例(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变异组及无变异组经过6个月免疫抑制治疗,有 效率分别为73.68% (14/19)和63.18% (1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A患者中25种髓系肿瘤基因 变异率为6.48%,儿童患者变异较成人患者少,有无基因变异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无影响。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14 例131I 治疗分析
    李娜,邸玉青,高洪波,等
    2020, 38(9):  65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3
    摘要 ( 343 )   PDF (1368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131I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例首次接受 131I治疗时年龄≤18岁的DTC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12.71±3.05)岁, 均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平均接受131I治疗4次,中位累积剂量为9.43 (8.25~19.74)GBq。14例患儿 治疗后完全消除4例(28.6%)、好转或稳定8例(57.1%)、无效或进展2例(14.3%),有效率为85.7%(12/14)。 中位随访 时间63.4(6~124)月,患儿生存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3.5个月, 2年无进展生存率84.61%, 5年无进展生存率 80.0%。结论 儿童DTC肺转移发生率较高,131I治疗有效。
    儿童伴IRF4 基因重排大B 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吴崇军,黄慧,熊婷,等
    2020, 38(9):  65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4
    摘要 ( 1130 )   PDF (1793KB) ( 10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例儿童伴IRF4基因 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岁4月龄至7岁10月龄,发病部位分别为 扁桃体、回盲部及颈部淋巴结。 3例患儿手术后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结节样或弥漫性分布, 瘤细胞均表达CD20、MUM1、BCL-6和BCL-2, 2例表达CD10。FISH检测IRF4基因, 2例断裂阴性、 1例阳性。均诊断为 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 3例患儿均按CCCG-NHL-2016方案治疗,其中2例按CCCG-NHL-2016方案R2组 执行, 1例按R3组执行。 2例患儿已经结束化疗1年余,随访至今无复发; 1例颈部淋巴结起病的R2组患儿仍在治疗中,目 前已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行FISH检测IRF4基因有助诊断,可按CCCGNHL-2016方案治疗。
    儿童重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2 例临床分析
    王一铭,李白,刘玉峰
    2020, 38(9):  658.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5
    摘要 ( 326 )   PDF (1182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重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 回顾分析2例VWD患儿 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 分析F7、F8、F9、F11、VWF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和剪接区的变异情况。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析VWF基 因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1岁和2岁,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 Act)分别为<5.0%及<2.8%。例1血浆因子Ⅷ凝血活性(FⅧ: C)1.9%、血浆因子ⅩⅡ凝血活性(FⅩⅡ: C)43.2%;例 2 FⅧ:C 23%。例1 VWF基因检测到c.813C>G(p.Tyr271Ter)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例2 VWF基因检测到c.55G>A (p.Gly19 Arg)和c.1200 C>A(Asp400Glu)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母亲。c.813C>G(p.Tyr271Ter)变异与3型VWD 相关;c.55G>A(p.Gly19 Arg)变异率极低,与1型VWD相关;c.1200 C>A(Asp400Glu)变异未见报道,SIFT、Polyphen 和MutationTaster均预测其有致病性。 2例患儿经止血及替代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 经基因检测确诊重型1型和 3型VWD各1例,并发现VWF基因c.1200 C>A(Asp400Glu)新发变异。
    以高钙血症和骨质改变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 例报告
    吴崇军,熊婷,徐忠金
    2020, 38(9):  66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6
    摘要 ( 342 )   PDF (1315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B细胞ALL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性, 6岁5个月,以腹痛起 病,初期检查发现骨质改变及高钙血症,后确诊ALL。采用CCLG-ALL-2015方案化疗,同时加用伊马替尼口服,目前已获 得缓解。结论 高钙血症和骨质改变可以是B细胞ALL首发表现。
    综合报道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无症状期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童可,何爽,明黎,等
    2020, 38(9):  66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7
    摘要 ( 372 )   PDF (1179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无症状期心率减速力(DC)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 2019年12月确诊为VVS的45例患儿作为VVS组,同期在门诊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 图检查,比较VVS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基础DC值、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按 年龄段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分析DC与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DC对VVS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VVS组的 DC值、DR8及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VVS组中,学 龄期患儿的DC值、DR4及低频功率(LF)均明显低于青春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患儿的DC值、 DRs、HRV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年龄段及性别组间DC值、DRs、HRV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 学龄期VVS组的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青春期VVS组的DC值、DR4、DR8及L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与HRV多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31~0.67, P均<0.05),与LF/HF呈显著负相关(r= -0.36, P<0.05)。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春期患儿仅DC与VVS相关(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发现,学龄期DC值以7.72 ms、青春期DC值以8.36 ms为界值时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VVS患儿无症状 期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异常,随年龄增长,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更加显著。学龄期及青春期VVS患儿均有迷走神经张力升高, 且青春期VVS患儿还有一定程度交感神经张力升高;DC与迷走神经张力间呈明显正相关,对VVS诊断有较好预测价值。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张璋,张立琴,杜玮,等
    2020, 38(9):  67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8
    摘要 ( 471 )   PDF (1298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的PAH 基因变异谱,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 分析76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PAH缺乏症患儿的PAH 基因变异位点,建立基因型-表型预测模型。对等位基因进行赋值, 设定变异位点特定值(AV),并计算AV 评分之和,进而预测临床表型。结果 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重连接酶探 针依赖扩增检测(MLPA)技术,在76例新生儿152个PAH 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46个变异位点,频率为96.1%。70例新生 儿检测出2个变异等位基因,其中3例纯合变异,67例复合杂合变异;另外6例检测出1个变异等位基因。共检测出变异类 型45种,变异频率较高的位点为c.728G>A(26/146,17.8%)、c.158G>A(13/146,8.9%)、c.1068C>A(11/146,7.5%)、 c.721C>T(10/146,6.8%),c.1238G>C(8/146,5.5%)、c.331C>T(8/146,5.5%)、c.1301C>A(7/146,4.8%)。其中c.95A>G 位点未曾被BIOPKU数据库报道。患儿治疗前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与AV 评分之和呈显著负相关(r=-0.83, P<0.001)。 随访发现2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Phe浓度<120 μmol/L者无需治疗。结论 构建常见PAH 基因变异谱,验证了 PAH 基因突变和表型的相关性,有助于PAH确诊及分型、早期判断预后以及遗传咨询。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周云国,张政,许飞,等
    2020, 38(9):  67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09
    摘要 ( 298 )   PDF (1143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窗型PDA或动脉导管长度>7 mm管型PDA,并选择VSD封堵器进行 介入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窗型PDA 12例,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7个月(6个月~3岁); 管型PDA 15例,男6例、女9例,中位年龄18个月(11个月~5岁)。 窗型PDA选择膜部VSD封堵器,管型PDA选择肌部 VSD封堵器封堵;按照窗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3~6 mm、管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2~4 mm选择封堵器腰部大小。所 有患儿均成功封堵,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 1个月、 3个月、 6个月、12个月复查胸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术后 24小时、 1个月、 3个月、 6个月、12个月降主动脉流速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左肺动脉流 速较术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VSD封堵器介入治疗特殊形状PD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 方法。
    儿童脾脓肿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韩芳,邹丽萍,杨光,等
    2020, 38(9):  68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0
    摘要 ( 359 )   PDF (1259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儿童脓毒症并发脾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例脓毒症并发脾脓肿患儿的临床 资料,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患儿,11月龄,以反复 发热为主要表现。血培养示屎肠球菌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腹部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示脾脏多发脓肿。经超声引导 下脓肿抽液后患儿仍发热,最终行脾脓肿切除术。手术1周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15篇,共59例 儿童脓毒症并发脾脓肿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腹痛或腹胀, 4例有基础疾病;其中血培养阳性12例, 4例为球 菌阳性, 8例为杆菌阳性。59例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 2例同时行抗结核治疗, 1例行脾穿刺, 5例行脾切除术。55例患儿 预后良好, 2例好转, 2例病情反复。结论 儿童脓毒症并发脾脓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有基础疾病,以足量、足 疗程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需行脾脓肿切除术。
    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
    王伟青,李文杰,宋东坡,等
    2020, 38(9):  68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1
    摘要 ( 666 )   PDF (1185KB)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CADD)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 至2018年,在青岛地区296 627例新生儿中筛查发现的7例SCAD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初次筛查可疑阳性 人数为4 864例,初筛阳性率为0.16%;经基因检测确诊7例SCADD患儿,确诊阳性率为1/42375。 7例患儿中,男性4例、 女性3例,基因检测发现5种已知变异、 4种未知变异,分别为c.1029+89_90insC、c.1031A>G、c.1157G>A、c.164C>T和 c.989G>A,c.1130C>T、c.1186G>A、c.445A>T和c.949A>G。结论 SCADD基因型与血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一致,但与 临床表型关系不明确,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癫痫与运动障碍共存GNAO1 脑病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蒋姣 ,李杨,王丹,等
    2020, 38(9):  69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2
    摘要 ( 415 )   PDF (1538KB)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NAO1基因G203R变异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GNAO1基 因G203R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GNAO1G203R”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文 献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 男性7月龄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扭动、舞蹈、张口、咂嘴吐舌,生长发育落后,肌张力低 下。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患儿GNAO1基因G203R变异。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后,患儿癫痫控制,但仍有反复扭动、舞蹈、 口面部运动障碍。文献检索到6例GNAO1基因G203R变异病例,临床表现相似。结论 GNAO1基因G203R变异的主要 临床特点是癫痫性脑病、运动障碍、生长发育落后。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Ie 型合并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表型患儿临床和基因分析
    祁婧,逯军,何波,等
    2020, 38(9):  69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3
    摘要 ( 439 )   PDF (1747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萜醇磷酸甘露糖基转移酶1(DMP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Ie型(CDG-Ie)合并先天性 肌营养不良表型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方法 回顾分析1例CDG-Ie型合并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表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 因检测结果。结果 男性患儿, 1月龄即发现头围小,随后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癫痫性脑病、肌力和肌张力 减弱、双足挛缩、扁鼻梁、小下颌、双眼上斜、追光差等表现,血清肌酸肌酶升高。头颅磁共振示脑萎缩,脑外间隙弥漫性 增宽,脑内髓鞘化明显偏弱。脑电图为暴发-抑制改变。基因测序显示患儿DPM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669-3C>G和 c.677G>T;家系分析提示c.669-3C>G来自母亲,c.677G>T来自父亲。确诊为CDG-Ie。结论 CDG-Ie是CDG的罕见类型, 常合并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表型,早期基因检测有助明确诊断。
    1 岁半起病的SGCE 肌阵挛- 肌张力障碍1 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牟常华,王纪文,周昀箐,等
    2020, 38(9):  70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4
    摘要 ( 363 )   PDF (1568KB)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肌 阵挛-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 3岁; 1岁半起病,以发作性肢体抽动、行走不稳、 姿势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智力、语言和情绪等无异常;反复头颅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血尿代谢筛查等无异常。全 外显子测序发现SGCE基因c.1037+1G>A的缺失变异,为新发突变,国内外未见该基因位点突变报道。患儿确诊为SGCE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经唑尼沙胺治疗有效。结论 确诊SGCE基因新发现的c.1037+1G>A变异可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 首选唑尼沙胺治疗。
    Coffin-Siris 综合征1 例报告
    方丹枫,叶斌,余永国,等
    2020, 38(9):  70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5
    摘要 ( 1268 )   PDF (1425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ffin-Siris 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异常。方法 回顾分析1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的 Coffin-Siris 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生后即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伴特殊面容。 基因检测显示ARID1B基因c.6683C>A(p.Ser2228*)变异,为新发变异,预测有致病性。结论 Coffin-Siris 综合征为罕见 遗传性疾病,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基因检测有助确诊。
    新发8p 重复伴缺失综合征患儿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刘芙蓉,郝胜菊,张钏,等
    2020, 38(9):  70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6
    摘要 ( 627 )   PDF (1257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8号染色体短臂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inv dup del(8p)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1例inv dup del(8p)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资料。结果 6月龄女性患儿,具有 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及喉软化症等临床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儿为46,XX,der(8) inv dup(8)( p21),del(8)( p23),父母均无异常;高通量测序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CNV)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 色体片段区域,检出患儿在8p23.3-p23.1(160 001-7 120 000)区域缺失6.96 Mb片段,在8p23.1-p21.1(12 560 001- 27 940 000)区域,重复15.38 Mb片段;荧光定量PCR验证CNV显示在重复和缺失片段之间有一个5.4 Mb的拷贝数正常片 段。结合临床表现及各检测结果确诊患儿为inv dup del(8p)综合征。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CNV 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有效确诊inv dup del(8p)综合征。
    文献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冯霄
    2020, 38(9):  71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7
    摘要 ( 329 )   PDF (1112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最近研究显示,新生儿期光疗 可通过氧化应激、DNA损伤等机制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并与儿童期肿瘤、黑色素痣、过敏性疾病及癫痫等有相 关联系。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光疗光源设备、改变光疗方式等,减少光疗的不良反应。文章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口服免疫治疗
    冯燕,黄瑛
    2020, 38(9):  71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0.09.018
    摘要 ( 281 )   PDF (1131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食物过敏的一种常见类型, 90%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可在3岁内获得自发耐受,预后良 好,但少部分患儿牛奶蛋白过敏持续存在,常可因意外接触牛奶或奶制品而反复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影响儿童 的成长及心理健康。除牛奶蛋白回避及替代配方奶喂养之外,口服免疫治疗经临床实验证实可以有效帮助脱敏,但目前还 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案,其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也限制其临床应用。文章就牛奶蛋白口服免疫治疗的过程、机制、优化方案 及其相关内容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