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述评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川崎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黄敏
    2023, 41(7):  481-485.  doi:10.12372/jcp.2023.23e0436
    摘要 ( 340 )   HTML ( 284 )   PDF (1175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目前KD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不同于传统测序方法,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对遗传信息进行测序,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细胞异质性问题,还能鉴定细胞亚群、寻找生物标志物、绘制细胞谱系。文章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KD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专家笔谈
    儿童川崎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郝胜, 黄敏
    2023, 41(7):  486-491.  doi:10.12372/jcp.2022.23e0317
    摘要 ( 354 )   HTML ( 255 )   PDF (1293KB) ( 5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崎病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儿童风湿性免疫疾病的危重并发症,其发病基础为细胞因子风暴,进展快、病死率高,川崎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早期识别困难,主要特点为持续发热、脾肿大、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等。目前没有统一诊断标准,主要参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同时应与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和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相鉴别。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要药物,反应不佳者可以使用环孢素等传统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治疗具有前景。

    川崎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管理
    刘芳, 林怡翔
    2023, 41(7):  492-497.  doi:10.12372/jcp.2022.23e0331
    摘要 ( 306 )   HTML ( 12 )   PDF (1096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CAL的治疗和长期管理极具挑战。文章围绕诊断评估方法、治疗进展和随访方案,对严重CAL的管理进行总结和展望。

    心血管疾病专栏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
    周翠臻, 宋思瑞, 陈丽琴, 黄敏
    2023, 41(7):  498-501.  doi:10.12372/jcp.2023.23e0285
    摘要 ( 251 )   HTML ( 5 )   PDF (1267KB) ( 2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瘤(CA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确诊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CAA将患儿分为CAA组和非CA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影响CAA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指标及预测KD并发CAA的价值。结果 纳入KD患儿557例,男346例、女211例,中位发病年龄25.0(13.0~45.2)月,并发CAA 75例(13.5%),IVIG无应答型KD 39例(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1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血小板计数(PLT)升高是影响KD并发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ALB)升高是影响KD并发CAA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PLT和ALB预测KD并发CA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0.57~0.73)和0.65(0.58~0.72)。当PLT>551×109/L时,其预测KD并发CAA的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67.0%;当ALB<36.5 U/L时,其预测KD并发CAA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56.0%。结论 年龄≤1岁、IVIG无反应、PLT>551×109/L、ALB<36.5 U/L对KD患儿发生CAA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川崎病患儿血清五聚蛋白-3水平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徐丹, 潘冬宁, 李亚琴
    2023, 41(7):  502-506.  doi:10.12372/jcp.2023.22e1119
    摘要 ( 204 )   HTML ( 8 )   PDF (1280KB) ( 2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VIG治疗情况判断是否存在IVIG抵抗,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TX3与IVIG抵抗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X3预测IVIG抵抗的效能。结果 纳入292例KD患儿,男187例、女105例,中位年龄25.0(10.0~32.0)月,出现IVIG抵抗49例(16.8%)。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CRP升高、血清钠下降、ALT≥33.2 IU/L、肌酐≥42.5 μmol/L、血清铁蛋白≥180.3 μg/L、PTX3≥19.3 ng/mL为影响IVIG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TX3预测IVIG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5%CI:0.68~0.85,P<0.001),具有中等准确度。取截断值21.5 ng/mL时,预测IVIG抵抗的灵敏度为 0.71,特异度为0.69,约登指数为0.40。结论 PTX3是影响KD患儿IVIG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IVIG抵抗方面具有较好效能。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陈雯雯, 戴淑珍, 许丽萍
    2023, 41(7):  507-513.  doi:10.12372/jcp.2023.22e0320
    摘要 ( 274 )   HTML ( 13 )   PDF (1685KB) ( 2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5月诊断为心律失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短期随访结果。结果 纳入23例心律失常新生儿,男11例、女12例,平均胎龄(36.2±2.9)周,平均出生体重(2 784.8±727.7)g,足月12例、早产11例。8例出生前即有胎心异常。异位搏动9例,心动过速12例,传导阻滞2例。心律失常病因主要为心脏结构异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窒息;14例无明确病因及临床症状。12例心动过速患儿均给予药物或电复律治疗,无临床症状患儿(室上性期前收缩6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和房室传导阻滞1例)均未予抗心律失常治疗。死亡4例(17.4%),死亡组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存活至出院的患儿中,11例动态心电图仍异常,2例予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随防至1岁时,所有患儿均未因症状性心律失常再次入院。结论 心律失常既可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也可无明确病因及临床症状,心肌标志物升高者预后较差。快速型心律失常需尽快复律;对于无明确病因及症状、心功能良好者可不干预,但需严密随访。

    综合报道
    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玉聪, 高亮, 郑直
    2023, 41(7):  514-518.  doi:10.12372/jcp.2023.22e0473
    摘要 ( 200 )   HTML ( 6 )   PDF (1199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34~36+6周的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研究对象分为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中SG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SGA组纳入239例,AGA组纳入239例,两组性别、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的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发生率高于AGA组,胎膜早破(≥18 h)发生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是晚期早产儿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减少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避免双胎妊娠是减少晚期早产儿SGA的主要措施。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体质指数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赵玲, 刘晓静
    2023, 41(7):  519-525.  doi:10.12372/jcp.2023.22e0686
    摘要 ( 241 )   HTML ( 6 )   PDF (1204KB) ( 3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1型糖尿病(T1DM)患儿确诊时与末次随访时体重指数标准差积分(BMISDS),并揭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首次诊断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各因素与ΔBMISDS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T1DM患儿53例,男26例、女27例,中位随访病程为3.0(1.5~4.0)年。确诊时中位年龄8.0(5.5~11.0)岁,BMISDS为-1.1(-1.8~0.6),超重肥胖12例(22.6%)。至末次随访,42例完成随访,中位年龄12.0(8.8~13.3)岁,BMISDS为0(-0.6~0.7);超重肥胖5例(11.9%)。末次随访时的BMISDS高于确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时非超重肥胖的患儿41例,30例完成随访,男14例,ΔBMISDS为0.3(-0.3~1.8),女16例,ΔBMISDS为1.9(1.1~2.2),女性的ΔBMISDS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岁、5~10岁以及≥10岁组,女孩的ΔBMISDS均高于男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BMISDS与确诊时BMISDS、空腹C肽(F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确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ΔBMISDS与确诊时BMISDS、TSH依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1DM患儿BMISDS在病程中呈现增加的趋势,与性别、确诊时BMISDS、TSH相关,应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降低超重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谭春秀, 杨颖, 王鵷臻, 黄李雅
    2023, 41(7):  526-529.  doi:10.12372/jcp.2023.22e1226
    摘要 ( 233 )   HTML ( 4 )   PDF (1273KB) ( 1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P)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AP组和急性胰腺炎复发(RAP)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儿童AP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90例AP患儿,男55例、女35例,中位年龄为9.0(6.0~12.0)岁。RAP组24例,发生于第一次AP发病后的6.6(1.0~11.6)月,中位年龄10.0(7.0~12.0)岁。复发因素多为特发性AP(9例,37.5%),胰腺解剖学异常(7例,29.2%)和胆源性(5例,20.8%)。90例AP患儿中,重度AP 15例,其中RAP组8例,AP组7例。90例AP患儿中,腹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3.3%和32.2%;胰腺坏死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分别为5.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解剖学异常和重度AP是儿童AP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特发性AP是儿童AP患者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重度AP,有胰腺解剖学异常的AP患儿容易复发,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罕见病 疑难病
    TRPV4基因变异引起先天性骨病遗传学分析
    张文妍, 姚子明, 张学军, 张耀东, 王凌飞, 胡旭昀, 郝婵娟
    2023, 41(7):  530-536.  doi:10.12372/jcp.2023.22e1509
    摘要 ( 320 )   HTML ( 10 )   PDF (1895KB) ( 6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4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骨病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 收集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患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变异位点致病性,对患儿及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4例患儿均携带TRPV4基因杂合变异,其中2个错义变异遗传自患病父母,1个缺失插入变异和1个错义变异为新生变异,分别为c.2077G>A (p.Val693Met),c.1199G>A (p.Arg400Gln),c.1657delinsACTA (p.Tyr553delinsThrAsn),和c.259G>A (p.Glu87Lys),以上位点国内外未见报道。1-3号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身材矮小,4例患儿均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及其他骨骼系统异常。分别诊断为轻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3型常染色体显性短躯干、变形性骨发育不良合并类扭伤型侏儒及经典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携带相同变异的患儿父亲/母亲有轻度的骨骼畸形。结论 TRPV4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引起的先天性骨病表型互有重叠但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可根据分子诊断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及临床干预。

    Kallmann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分析
    唐怡珺, 张倩文, 王依柔, 陈瑶, 李辛, 李娟, 王剑, 王秀敏
    2023, 41(7):  537-542.  doi:10.12372/jcp.2023.22e1053
    摘要 ( 276 )   HTML ( 21 )   PDF (1221KB) ( 1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Kallmann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 KS)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型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KS患儿的临床特点、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平均诊断时年龄为13.13岁。男性患儿表现为小阴茎、睾丸体积小以及双侧隐睾,女性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及乳房无发育。完善中国气味识别测试提示93.75%(15/16)患儿有嗅觉丧失。KS患儿可能合并其他系统表现,包括神经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指趾骨异常、听力障碍及先天性唇腭裂等。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累及6个致病基因(FGFR1, CHD7, SOX10, PROKR2, KAL1, SOX2)的12个变异位点,分子诊断率达63.16%(12/19)。接受脉冲式GnRH泵治疗后患儿睾丸体积、阴茎长度、阴茎周长、T、LH、FSH均有显著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中国气味识别测试能更精确地评估KS患儿嗅觉功能。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该病的分子诊断,帮助此类罕见病患儿尽早明确诊断。脉冲式GnRH泵治疗有助于促进KS患儿的性征发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文献综述
    ELABELA/Apelin-APJ通路在心血管发育中作用比较
    杨俊婕, 孙锟
    2023, 41(7):  543-548.  doi:10.12372/jcp.2023.22e0853
    摘要 ( 195 )   HTML ( 9 )   PDF (1163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与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密切相关。ELABELA/Apelin-APJ通路主要包含2个肽配体ELABELA、Apelin以及他们共同的受体APJ。已知ELABELA |Apelin-APJ通路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ELABELA/Apelin-APJ通路与心血管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针对ELABELA/Apelin-APJ通路对心血管发育强大的调控作用进行总结和比较,旨在揭示这两条通路在心脏发育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以及在预防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方面的意义。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庄严, 黄瑞文
    2023, 41(7):  549-555.  doi:10.12372/jcp.2023.22e0397
    摘要 ( 262 )   HTML ( 10 )   PDF (1183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是指6岁以前发病的IBD患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迅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平台的发展,发现VEO-IBD的发病与多种参与免疫途径的单基因变异有关,其是否是VEO-IBD发病的主要原因尚存争议,但明确具体变异类型可一定程度指导特定治疗。文章介绍基因变异和环境暴露在VEO-IBD发病中可能的机制途径,其中重点从四个方面阐述与VEO-IBD相关的单基因变异,为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供方向。

    继续医学教育
    母乳低聚糖在婴幼儿临床中的应用及在中国的展望
    姜璐, 蔡威
    2023, 41(7):  556-560.  doi:10.12372/jcp.2023.23e0465
    摘要 ( 346 )   HTML ( 21 )   PDF (1138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特有的、含量丰富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作为母乳中含量第三的成分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随着分析技术和多组学的快速发展,HMOs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过去几年取得较大突破。然而,我们仍处于揭示HMOs作用及机制的初级阶段,现有的结论主要来自于国外的临床研究,且仍需要进一步通过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并考虑其在不同疾病、环境和人群中的有效性。文章主要针对近年来HMOs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发育、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发育和脑部发育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简述,并对未来HMOs在中国婴幼儿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