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专家笔谈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诊治策略
    夏正坤, 周青山, 高远赋, 樊忠民
    2016, 34(6):  401.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1
    摘要 ( 375 )   PDF (1028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同时累及多种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繁琐且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近年来,本类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文章就此进行相关阐述。
    泌尿系统疾病专栏
    狼疮性肾炎肾血管损害和miR-145 的表达
    刘华, 何小解, 胡志兰
    2016, 34(6):  406.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2
    摘要 ( 309 )   PDF (1668KB)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狼疮性肾炎(LN)患儿肾血管损害(RVLs)并检测肾血管中miR-145的表达。方法 收集41例经肾活检证实为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肾小球损害和RVLs。根据RVLs评分及病理类型分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45在肾血管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组间RVLs、肾血管miR-145表达及肾小球损害评分差异;比较不同RVLs组间临床指标、肾小球损害评分及肾血管miR-145表达差异。结果 不同LN病理类型间,RVL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血管miR-145表达及肾小球损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RVLs组间,临床指标及肾小球损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肾血管miR-14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LN患儿存在RVLs,miR-145可能参与RVLs的发生机制。
    儿童IgA 肾病高尿酸血症与临床及牛津分型的关系
    刘扬, 魏金凤, 周雪梅, 李长春, 张志浩, 贺发贵
    2016, 34(6):  411.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3
    摘要 ( 359 )   PDF (1090KB)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牛津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增高组(51例)及血尿酸正常组(162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和牛津病理分型的差异。结果 血尿酸增高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牛津病理分型显示,血尿酸增高组系膜细胞增生(M1)程度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程度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合并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儿临床指标、病理表现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血尿酸增高可能是致儿童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19 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宋纯东, 丁樱, 翟宗刚, 翟文生, 任献青, 郭庆寅, 张霞, 杨蒙, 张建
    2016, 34(6):  414.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4
    摘要 ( 347 )   PDF (1051KB)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 例确诊为D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选取同期入院行肾活检明确为HSPN但非DEP的5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9例DEP-HSPN患儿,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10.6±2.6)岁;肾活检前病程(19.4±7.4) d;占同期肾活检紫癜性肾炎患儿3.92%。19 例DEP-HSPN中10 例为肾病综合征型,9 例为血尿和蛋白尿型;均接受免疫抑制治疗,14 例完全缓解,5 例部分缓解;肾脏病理分级均为Ⅲ b 级,伴有6.38% ~ 36.36% 不等的新月体。DEP-HSPN患儿与病理均为Ⅲ b 级的55 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患儿比较,肾穿前病程短、蛋白尿水平高、肾脏病理慢性损伤积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新月体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儿童DEP-HSPN起病急,临床表现重,组织活动性病变多而慢性病变少;尚无证据表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是影响HSPN预后的危险因素。
    Dent 病6 例临床诊治分析
    张宏文, 张琰琴, 刘晓宇, 肖慧捷, 姚勇
    2016, 34(6):  418.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5
    摘要 ( 441 )   PDF (8593KB)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Dent 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5 年8 月收治的曾被外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的6 例Dent 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以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4.5 ~ 9.8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达肾病水平的蛋白尿,有一过性低白蛋白血症(26 ~ 30 g/L),均无明显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其中4 例患儿行肾活检,2 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 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 例患儿在对足量激素耐药后均联用至少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蛋白尿均未见明显变化。入院后检查示低分子蛋白尿,肾早期损伤指标α1 微球蛋白(α1-MG)与微量白蛋白(MA)的比值均> 1,伴高钙尿症、不伴肾功能异常,其中2 例B超可见肾脏钙化影像,符合Dent 病临床诊断。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证实6 例患儿均存在CLCN5 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Dent 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儿科医师的重视。肾早期损伤指标α1-MG/MA > 1,可作为肾小管性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之一。
    综合报道
    目标性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王勉, 苏卫东, 王清清, 甘文思
    2016, 34(6):  421.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6
    摘要 ( 403 )   PDF (1056KB)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对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3 年1月至2015 年6 月入住NICU患儿经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后的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入选条件患儿1 011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9 例,医院感染率为5.8%,日感染率为3.5%;以每半年分期,日感染率从2013 年上半年的8.0%下降至2015 年上半年的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1 000 呼吸机使用日从2013 年上半年的12.8‰下降至2015 年上半年的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例/1000 中心静脉置管日从2013 年上半年的4.5‰下降至2015 年上半年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可及时掌握N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和危险因素,便于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95 例病原菌分布和预后分析
    彭琼玲, 吴渚, 刘朵朵, 陶少华
    2016, 34(6):  42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7
    摘要 ( 344 )   PDF (1074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1 年1月至2015 年7 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结局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和结局不良组。分析比较各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95 例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其中69 例(72.6%)为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43 例,45.3%)占首位;26 例为革兰阴性菌(27.4%),以大肠埃希菌(13 例,13.7%)占首位。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BM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实质损伤,以及听力和视力损伤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昏迷、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是BM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BM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BM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意识改变和异常以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提示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
    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特点分析
    郝晓静, 李权恒, 高文杰, 李金英, 董伟然, 王艳艳, 安淑华
    2016, 34(6):  43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8
    摘要 ( 542 )   PDF (1126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差异,并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及回归模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IgA 及IgM,胸腔积液中多核粒细胞比例、葡萄糖及乳酸,以及胸腔积液纤维分隔形成、胸膜增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血清IgM及LDH,胸腔积液中乳酸(LAC)在支原体感染组及非支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诊断界值分别为ROC曲线下面积(AUC)=0.887(95% CI:0.830 ~ 0.944,P < 0.001)。结论 对于病原不明确的PPE患儿,若存在年龄 > 3.92岁,血清IgM > 1.29 g/L 及LDH > 367 U/L,胸腔积液LAC < 4.02 mmol/L时,应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A16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OAS1 基因多态性研究
    骆亚丽, 蔡艳艳, 季伟, 丁莹, 储矗, 周卫芳, 尤海章
    2016, 34(6):  434.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09
    摘要 ( 422 )   PDF (1084KB)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0—2014 年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以及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基因多态性与CA16感染HFMD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2014 年确诊CA16感染HFM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选取其中167 例患儿与同期166 例EV71感染HFMD患儿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167 例CA16感染、166 例EV71感染HFMD患儿及163 例健康儿童的OAS1 rs10774671 位点,分析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CA16感染HFMD的相关性。 结果 共收治HFMD患儿9 016 例,CA16核酸检测阳性762 例,检出率8.45%;CA16感染HFMD夏季最多,< 5 岁儿童占94.62%。CA16感染与EV71感染患儿比较,发热时间短,口腔疱疹、溃疡及手足臀皮疹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较少;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增高,IgM、IgG升高病例较少,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19+ 的细胞比例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16 感染HFMD患儿OAS1rs10774671基因位点上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38);CA16感染HFMD患儿OAS1 rs10774671 位点基因型分布与EV71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普通组与重型组CA16感染HFMD患儿OAS1 rs10774671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75)。结论 苏州地区CA16感染HFMD疫情的发生与年龄、季节有关;CA16感染HFMD患儿有不同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OAS1 rs10774671位点GG基因型儿童更易感染CA16。
    新生儿困难复苏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安晓霞, 汪吉梅, 胡璟, 王惠娟, 陆澄秋, 杨旻
    2016, 34(6):  439.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0
    摘要 ( 392 )   PDF (1091KB) ( 1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生儿困难复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0 月分娩的活产满28 周窒息儿(1 分钟Apgar 评分0 ~ 7 分)为研究对象,经复苏后,以5 分钟Apgar 评分8 ~ 10 分新生儿为5 分钟复苏顺利组,0 ~ 7 分新生儿为5 分钟复苏困难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5 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 分钟Apgar 评分8 ~ 10 分的新生儿列为20 分钟复苏顺利组,0 ~ 7 分新生儿为20 分钟复苏困难组,再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1 分钟窒息新生儿743例,其中5 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130 例,另外613 例复苏顺利,早产、低出生体质量、1 分钟Apgar 评分0 ~ 3 分、产时感染性发热、胎盘异常、妊娠后期阴道出血、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畸形与5 分钟复苏困难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 < 0.05)。5 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32例,与复苏顺利组新生儿98例比较,两组在1分钟Apgar评分0 ~ 3分、5 分钟Apgar 评分0 ~ 3 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1 分钟窒息新生儿中的2 例前置血管和8 例胎儿水肿新生儿,在5分钟和20分钟仍复苏困难。结论 窒息新生儿复苏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血管、胎儿水肿所致窒息复苏困难。
    儿童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吴欣, 杜霄壤, 丁金芳, 吴孟晋, 罗生强, 冯兴中
    2016, 34(6):  444.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1
    摘要 ( 410 )   PDF (1097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2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首次确诊的111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年龄分为儿童组60 例和成年组51 例,采集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儿童组和成年组的脾肿大和肝硬化发生率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儿童组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于成年组,成年组则多见合并肾囊肿和肝囊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儿童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总胆汁酸(TBA)水平以及AST异常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HF患者常见肝硬化和脾肿大。儿童期确诊CHF者肝脾肿大更明显,ALT、AST和ALP、LAP、TBA升高及异常更多,肾囊肿和肝囊肿相对少见。
    无脑回畸形儿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江军, 李承, 赵培伟, 何学莲
    2016, 34(6):  449.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2
    摘要 ( 471 )   PDF (2050KB) ( 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IS1 基因的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 例无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5 月龄,确诊癫痫20 d,3 d 内再次抽搐发作30余次入院,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口唇、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约2 ~ 3 min 自行缓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67×109/L,血红蛋白108 g/L,红细胞计数3.90×1012/L,淋巴细胞10.26×109/L ;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氨23 μmol/L,乳酸2.11 mmol/L ;长程视频脑电图显示高度失律,频繁部分性发作,有时继发全身阵挛发作。头部MRI提示无脑回畸形。口服左乙拉西坦片,约27 mg/(kg·d),托吡酯片约6.5 mg/(kg·d),目前暂无发作。患儿LIS1 基因检测发现c.232delG杂合突变,导致蛋白移码突变(p.E78NfsX25);患儿父母均未见突变。结论 无脑回畸形患儿可合并癫痫,可能由LIS1 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c.232delG位点突变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3 例报告
    胡琦, 范文婷, 邓睿, 廖伟
    2016, 34(6):  453.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3
    摘要 ( 525 )   PDF (1078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 例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早产儿的胎龄29 ~ 36 周,出现血栓时间为出生1 ~ 57 d。1 例予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3 例均有感染征象及创伤。予溶栓及抗凝治疗1 例,大剂量溶栓治疗1 例,此2 例均治疗成功且无出血并发症;另1 例患儿放弃治疗后病情恶化。结论 危重症早产儿是血栓症的高危人群。感染、置管、易栓体质及母亲高危因素均是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 例报告
    赵艳, 黄英
    2016, 34(6):  457.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4
    摘要 ( 469 )   PDF (1092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 例高度疑似DI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重症肺炎患儿,1岁10个月,在应用万古霉素后高热不退,全身皮疹,合并肝功能、血液系统等损害;经停用万古霉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治疗24 h 后症状相继缓解,17 d 后好转出院。结论 患儿具备DIHS特征,高度疑诊为万古霉素所致。
    先天性肺动脉吊带38 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周干, 张光莉, 张慧, 邹心, 陈明, 孟庆清, 何玲, 罗征秀
    2016, 34(6):  461.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5
    摘要 ( 326 )   PDF (1263KB)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A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6 月—2015 年2 月确诊的38 例PAS 患儿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8例PAS 患儿中,35 例(89.47%)因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入院,其中以反复咳嗽(89.47%)及喘息(84.21%)最为常见;余3 例行常规术前检查发现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38 例PAS 患儿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CTA)检查,37例诊断PAS,诊断率97.37%,1例提示肺动脉发育异常,后经手术证实为PAS。2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5 例行左肺动脉(LPA)重建术,死亡7例;12 例非手术治疗,死亡9 例,存活3 例。结论 心脏超声可早期提示PAS,CTA是最佳的确诊手段。LPA重建术是解除左肺动脉压迫的重要手段。
    实验研究
    米贝地尔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李红红, 肖婷婷, 谢利剑, 黄敏, 沈捷
    2016, 34(6):  46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6
    摘要 ( 358 )   PDF (1641KB)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mibefradil,Mib)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P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PDGF刺激组、Mib干预组、PDGF+Mib组,PDGF刺激组细胞用25 ng/ml PDGF刺激,Mib干预组细胞加入10 μmol/L 的Mib干预,PDGF+Mib组细胞予PDGF和Mib联合干预。通过MTT法检测48 h 和72 h 各组HPASMCs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48 h 和72 h 各组HPASMCs增殖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以72 h时的差异更明显;其中PDGF组均为最高,与其余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而PDGF+Mib组与Mib组、对照组,以及Mib 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0/G1 期及S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PDGF刺激组G0/G1 期细胞比例最低、S期细胞比例最高,与其余3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GF+Mib组与Mib 组、对照组,以及Mib 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各组间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PDGF组的PCNA表达最高,与其余3 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而PDGF+Mib组与Mib组、对照组,以及Mi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b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HPASMC增殖,抑制PDGF促进的细胞周期进程,对PC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文献综述
    锌指蛋白A20 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及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郑翠芳, 黄瑛
    2016, 34(6):  470.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7
    摘要 ( 482 )   PDF (1126KB) ( 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泛素化修饰对蛋白质降解及多种细胞功能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免疫系统功能等。泛素修饰酶锌指蛋白A20被认为是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门户,为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负性调控因子。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通过多种受体识别炎性反应或病原微生物,是维持机体免疫稳态的关键调节者。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20在DC功能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A20对DC的免疫调控及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临床经验点滴
    新生儿大脑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 影像分析
    黄鸿眉, 黄海波, 陈丹, 赖文玉, 谢娜
    2016, 34(6):  475.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8
    摘要 ( 415 )   PDF (1184KB)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宁夏地区0~3 个月住院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汪际英, 顾洁, 赵琳
    2016, 34(6):  477.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19
    摘要 ( 329 )   PDF (986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肺炎致噬血现象1 例报告
    付强, 余孔贵, 邓明凤, 唐临飞, 封其华
    2016, 34(6):  478.  doi: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6.020
    摘要 ( 289 )   PDF (983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