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目次
    2021年第11期目次
    2021, 39(11):  80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0
    摘要 ( 364 )   PDF (572KB)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代谢疾病专栏
    儿童X- 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39 例临床特征分析
    韦紫倩,林晓滨,李淑梅,等
    2021, 39(11):  80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1
    摘要 ( 698 )   PDF (1097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确诊X-A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男性患儿,其中儿童脑型27例,主要首发症状为智力减退、视力障碍和步态异常;单纯肾上腺型12例,10例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另2例无明显临床表现。39例患儿血浆C26:0水平均异常升高。外周血ABCD 1基因检测发现3种未见报道的新发变异,分别为c. 578 C>G(p.Prp 193 Arg)、c. 1615 A>C(p.Met 539 Leu*)和c. 2 _ 5 dupTGCC(p.Pro2 =fs*)。基因变异为碱基替换的患儿Loes评分更高,且碱基替换组与缺失/重复组的Loe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儿童脑型的预后较单纯肾上腺病型差。结论 儿童X-ALD首发症状不典型,碱基变异类型可预测X-ALD病情进展,3种新发变异有待进一步验证。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张思思,江 伟,王献虎, 等
    2021, 39(11):  80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2
    摘要 ( 798 )   PDF (1209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CDG患儿的临床资料。结 果 8例确诊CDG患儿共4种亚型,包括PMM 2 -CDG 5例(男2例、女3例),ALG 6 -CDG、SSR 4 -CDG、SLC 35 A 2 -CDG 型各1例(均为男性);平均起病年龄(5.6±1.8)月,平均就诊年龄(18.5±4.4)月,平均确诊时长(10.5±5.5)月。神经 系统最易受累,均以中、重度发育迟缓为主要或首发症状,均存在肌张力障碍,有特征性的骨盆上方和/或臀部脂肪垫及乳 头凹陷,头颅影像学多无特征性异常。ALG6-CDG及SSR4-CDG病例系国内首次报道。错义变异为CDG主要变异类型, 共6个位点为HGMD数据库尚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结论 CDG是一类涉及多个基因、多个变异位点的疾病,临床表型 及基因型异质性强,早期诊断困难。
    PGK1 基因变异致磷酸甘油酸激酶1 缺乏症1 例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孙明霞, 王艳萍,华 颖,等
    2021, 39(11):  80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3
    摘要 ( 681 )   PDF (1907KB)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PGK1 基因变异致Ⅸ型糖原累积病(磷酸甘油酸激酶 1 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例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二代测序分析基因变 异筛查结果。结果 患儿男性,3岁11个月首次就诊。患儿每次均以抽搐起病,起病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反复抽搐发作, 每次病程中均有溶血性贫血,第三次住院期间出现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且发病后有明显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 测显示患儿PGK 1基因错义变异(c. 150 C>G),该变异导致第 50 号氨基酸由Cys变为Trp,来自于母亲,其母为杂合子,符 合 X 连锁隐性遗传方式,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此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基因检测时,尚未出 现横纹肌溶解症),后期结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PGK 1缺乏。结论 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类罕见的 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PGK 1基因变异所致,该变异未见报道,扩充了Ⅸ型糖原累积病基因变异数据库。
    GLB1 基因变异致GM1 神经节苷脂贮积症Ⅱ型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甜馨, 陆相朋,彭琰琰, 等
    2021, 39(11):  81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4
    摘要 ( 679 )   PDF (2028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GM 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Ⅱ型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GM 1神经节苷脂贮 积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岁2个月,因运动发育倒退3个月就诊。脊椎侧位X线可见 鸟嘴突样改变。基因检测显示患儿GLB1基因存在2处杂合变异,c. 202 C>T、c. 832 G>A;经基因功能预测具有致病性。 患儿确诊为GM 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Ⅱ型。结论 发现未见报道的GLB 1基因变异位点和临床表型,扩大了GM 1神经节 苷脂贮积症Ⅱ型基因变异谱。
    GTPBP3 基因变异相关线粒体病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 倩, 符跃强
    2021, 39(11):  818.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5
    摘要 ( 500 )   PDF (2837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TPBP3基因变异导致线粒体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报告1例GTPBP3基因变异致 线粒体翻译缺损相关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3岁4月龄,入院时表现为严重乳酸酸中毒 (乳酸29 mmol/L)、呼吸衰竭、心肌损害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头颅磁共振示双侧皮质脊髓束对称性异常信号。入院后 予机械通气,B族维生素、辅酶Q10、左卡尼汀改善代谢,并行血液透析。经治疗后患儿血乳酸显著降低,病情平稳出院。 基因检测显示患儿GTPBP 3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 785 A>C(p.Q 262 p)和c. 1169 delG(p.G 390 Efs* 16),分别来自母亲 和父亲(均为杂合状态)。结论 基因检测能明确诊断GTPBP3基因变异相关线粒体病;改善线粒体代谢,必要时血液 透析是治疗线粒体病患儿代谢危象的有效方法。
    COL6A1 内含子变异致Ullrich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胡 君,林明星,邱鸣琦,等
    2021, 39(11):  82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6
    摘要 ( 1021 )   PDF (1426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L 6 A1内含子变异(+ 189 C>T)所致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的临床及基因变异 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确诊UCM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4岁,16月龄独立行走,24 月龄下蹲后站起困难,上下楼梯需要扶助,不会跑、跳。近端肢体无力,以下肢为重,四肢远端关节活动过度,双膝关节 挛缩。肌酸激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上下肢近端肌),伴轻度神经源性损害(上下肢远端肌)。基因检测发 现COL 6 A 1(NM_001848.2)存在c.930 +189 C>T新发变异。患儿确诊为UCMD后行肌肉按摩、康复训练等治疗,病情 进展延缓。文献检索到35例UCMD患儿,新生儿期大多症状相对较少,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UCMD典型临床表现。 结论 COL 6 A 1+ 189 C>T新发变异所致 UCMD症状出现延迟,随后加速进展。
    SON 基因变异致ZTTK 综合征1 例报告
    贠国俊,王景刚,李庆云,等
    2021, 39(11):  82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7
    摘要 ( 1285 )   PDF (1333KB)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由SON基因变异引起ZTTK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ZTTK综合征 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3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异常,脑电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发育不良。 二代测序发现患儿SON基因3号外显子存在c. 5753 - 5756 del(p.Val 1918 GlufsTer 87)杂合变异。Sanger验证发现患儿父母 均未携带该变异,为新生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符合“PVS 1 +PS 2 +PM 2”证据,综合 评级为“致病”。结论 患儿确诊ZTTK综合征,丰富了SON基因变异谱。
    PIK3CD 基因变异致儿童PI3Kδ 过度活化综合征1 型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谭章华, 宋发英,郑红艳,等
    2021, 39(11):  82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8
    摘要 ( 500 )   PDF (1607KB) ( 3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诊治。方法 总结1例APDS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 女性患儿,4岁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脾大、淋巴结肿大、 肠病,高IgM综合征、T淋巴细胞和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经全外显子测序诊断为APDS1型,予以抗感染和丙种球蛋 白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APDS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肠病以及高IgM综合征等,基因检 测可明确诊断。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有效。
    CHD3 基因新发变异致Snijders Blok-Campeau 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 来,朱登纳,田 远, 等
    2021, 39(11):  83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09
    摘要 ( 1324 )   PDF (1299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对 Snijders Blok-Campeau 综合征(SBCS)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 例 SBCS 患儿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组及 CNV-seq 检测结果,检索 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 中的相关文 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儿,女,13 月龄,全面性发育迟缓,有特殊面容(眼裂小、眼距宽、鼻梁宽、眉毛稀疏、耳 位低)。全外显子组及 CNV-seq 检测发现患儿 CHD 3 基因存在错义变异 c. 3709 T>C(p.F 1237 L),经双亲验证为新 生变异,未在 HGMD、ClinVar 数据库中收录,与 SBCS 相关。检索到 SBCS 相关文献 4 篇共 61 例患者,47 例为新发变 异,多为错义变异。患者的临床表型相似,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迟缓、张力减退和独特面部特征。 结论 发现致SBCS新的CHD 3基因c. 3709 T>C变异。多种CHD 3基因变异可致SBCS,面部特征和基因检测有助于 诊断。
    单亲二倍体致3- 甲基巴豆酰辅酶A 羧化酶缺乏症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贾倩芳,周福军,崔清洋
    2021, 39(11):  83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0
    摘要 ( 512 )   PDF (1498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单亲二倍体致3 -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基因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 析1例M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儿,9月龄;运动发育不良,右下肢外旋,双下肢肌力稍低, 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66分。血串联质谱示3 -羟基异戊酰肉碱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示3 -羟基异戊酸、3 -甲基 巴豆酰甘氨酸及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全基因组测序发现 患儿MCCC1基因存在c.1853_1856delTTTA纯合变异,来自 母亲,尚未见报道;染色体微阵列证实染色体3 p 24 - 3 q 29为单亲二倍体,该片段包含MCCC1基因,来自母亲。结论 发 现单亲二倍体所致MCCD及导致MCCD的新的MCCC 1基因c. 1853 _ 1856 del TTTA纯合变异。
    MAFB 基因变异致多中心腕跗骨骨质溶解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徐曦盛, 邹丽霞,卢美萍
    2021, 39(11):  83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1
    摘要 ( 1014 )   PDF (1965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多中心腕跗骨骨质溶解综合征(MCTO)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报告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 的MCTO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12岁3个月。3岁3个月时出现左踝、双腕及掌指关节肿痛, 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但长期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并逐渐出现左上肢变短,2年前出现蛋白尿。X线示左侧腕、 跗骨进行性溶解破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MAFB基因c.206C>T (p.S69L)杂合变异,确诊为MCTO。结论 MCTO以腕、 跗骨进行性骨质溶解为主要特征,易与JIA混淆,可伴有进行性肾衰竭,早期表现为蛋白尿,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重要手段。
    PLOD2 基因变异致Bruck 综合征2 型临床及基因分析
    郝会民,沈凌花,张英娴,等
    2021, 39(11):  84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2
    摘要 ( 383 )   PDF (1387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LOD 2基因变异致Bruck综合征2型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Bruck综合征 2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儿,1岁8个月,因生后先天性关节挛缩、反复骨折就诊。二代测序 示患儿PLOD 2基因存在c.1829G>C和c.1559dup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表型正常的父母。c.1829G>C为HGMD及 ClinVar数据库未报道过的变异位点,经ACMG指南评估为可能致病。结论 新的变异位点c.1829G>C扩大了PLOD 2基 因变异谱,多发骨折、先天性关节挛缩为PLOD 2基因变异导致Bruck综合征2型主要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并给予双膦酸盐 治疗可改善预后。
    ELOVL1 基因变异致IKSHD 1 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杨 磊,张广宇,陈功勋,等
    2021, 39(11):  84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3
    摘要 ( 386 )   PDF (1621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鱼鳞病样角化症、痉挛、髓鞘形成障碍和面部畸形(IKSHD)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方法 回 顾分析1例IKSH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1岁7个月,肘、膝、踝关节及小腿背侧皮肤鱼鳞 病样角化症,痉挛性截瘫,眼球震颤伴斜视,面部畸形,听力障碍。头颅磁共振示脑白质髓鞘化障碍。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 示患儿ELOVL1基因c.464G>C杂合突变,家系验证患儿父母均为野生型,该突变位点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评级为 可能致病变异,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诊断为IKSHD。结论 确诊患儿为IKSHD,新发现c. 464 G>C错义突变位点,基因检测 有助于临床确诊。
    综合报道
    俯卧位时间对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
    王佳悦,姜艳蕊,金志娟,等
    2021, 39(11):  85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4
    摘要 ( 343 )   PDF (1081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俯卧位时间对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3~11月龄的婴儿,统计婴儿每日俯卧位时间, 并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152例婴儿,其中对照组43例(俯卧时间<30分钟),俯卧组109例(俯 卧时间≥30分钟);俯卧组中再分为30分钟组(30 ~ 59分钟)、60分钟组(60 ~ 119分钟)和120分钟组(120 ~ 180分钟)。对 照组与不同俯卧组之间PDGMS-2各项运动得分以及GM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俯卧位有助于运动发育,建议每日30分钟 以上俯卧时间。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意义
    袁晓旭,贾春梅,姜采荣
    2021, 39(11):  85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5
    摘要 ( 441 )   PDF (1188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对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及 早期识别重症MPP(SMPP)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MPP患儿75例,分为SMPP组及非 SMPP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H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 (LDH)及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 纳入SMPP组26例,男14例、女12例,中位年龄5.2(3.2~7.3)岁;非SMPP组 49例,男22例、女27例,平均年龄(6.09±1.96)岁。正常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9±1.64)岁。SMPP组、 非SMPP组和正常组之间HGF、hs-CRP、LDH、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发现,SMPP组各指 标水平均高于非SMPP组,而非SMPP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DH、D-D及HGF 是S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21 例临床分析
    张智晓,陆爱东,左英熹,等
    2021, 39(11):  86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6
    摘要 ( 363 )   PDF (1072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儿童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9 年12月初诊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 查、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期间初诊并接受Asp治疗的ALL患儿共711例,21例患儿发生AAP,发生率为3.0%。21 例患儿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8岁(3~18岁);7例AAP发生于诱导化疗期,L-asp中位次数7次(1~10次);14例 发生于巩固化疗期,PEG-asp治疗后16 . 5天(2 ~ 22天),中位次数4.5次(1~9次)。轻型AAP 14例,重型7例;腹痛、呕吐 为最常见的症状。AAP诊断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中位数分别为471 U/L(范围25~1632 U/L)和287.1 U/L(范围4.6~2213.7 U/L)。13例患儿行腹部超声,6例(46.2%)阳性;20例行腹部CT,17例(85.0%)阳性。4例AAP患儿出现胰腺假性囊肿。 所有患儿均在早期予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等治疗,3例采用经鼻空肠管喂养,5例行手术干预。4例轻型 AAP患儿再次使用L-asp化疗,其中1例再发AAP。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儿放弃治疗外,无胰腺炎相关死亡病例,1例发 生慢性胰腺炎,其余19例胰腺炎已愈。结论 AAP是Asp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是关键,总体预后良好。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致硬膜外脂肪增多症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肖慧媚,李碧云,裴 铮,等
    2021, 39(11):  86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7
    摘要 ( 324 )   PDF (1611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R脑炎)致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EL) 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抗NMDAR脑炎致SE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复习相关 文献。结果 患儿,女,8岁,表现为右手不自主活动、癫痫样发作伴精神行为异常,脑脊液抗谷氨酸受体抗体IgG 1:32,诊 断为抗NMDAR脑炎。患儿先后接受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血浆置换及环磷酰胺免疫治疗。随访中发现患儿 脑脊液蛋白异常升高,脊髓磁共振(MRI)示脊髓SEL。逐渐减停泼尼松,以合理饮食及运动控制体质量后,复查脊髓MRI 明显好转。检索文献,国外有14篇文献报道15例类固醇激素治疗其他疾病致SEL。儿童SEL可出现背痛、无力、急性麻痹 等临床症状,也可无症状。结论 外源性类固醇激素治疗抗NMDAR脑炎引起的儿童SEL,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早期诊 断,并通过减停激素及控制体质量等治疗完全康复。
    文献综述
    调控动脉导管闭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陈颖慧,张 琪
    2021, 39(11):  86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8
    摘要 ( 285 )   PDF (2529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动脉导管在出生后保持持续开放状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PDA在新生儿尤 其是早产儿中发病率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早产儿病死率。目前治疗PDA的药物主要是通过 COX酶抑制剂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使动脉导管关闭,但有一定局限性和不良反应。研究影响动脉导管关闭的分子机制, 理解PDA发病机制,有助于研发促进PDA关闭的新型药物,以减少药物治疗的失败率和不良反应。本文综述影响动脉导 管闭合的分子机制。
    继续医学教育
    钠离子通道相关癫痫性脑病研究进展
    袁启锋, 余诗倩,姚宝珍
    2021, 39(11):  87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21.11.019
    摘要 ( 388 )   PDF (1282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癫痫性脑病(EE)是一组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功能减退的疾病,部分或全部由癫痫发作所造成。EE早期诊 断困难,且传统抗癫痫药往往疗效不佳。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基因与 EE 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叙述SCN1A、 SCN2 A、SCN3 A、SCN8 A、SCN1 B等常见VGSCs基因相关EE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并总结不同VGSCs基因相关EE 的治疗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