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辑部
稿约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电子书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生产中心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
孙锟
国内代号:
4-426
国外代号:
M578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
200092
电话:
(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15
标准·方案·指南
基层儿科医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指导建议
曹玲,陈强,陈星,等
2020, 38(2): 81.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1
摘要
(
651
)
PDF
(1028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泌尿系统疾病专栏
尿α1 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比值在儿童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价值
张宏文,刘晓宇,苏白鸽,等
2020, 38(2): 86.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2
摘要
(
623
)
PDF
(1172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早期损伤指标α1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比值,对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AIN患儿的肾早期损伤指标、尿蛋白电泳结果,分析尿α1微球蛋白与 微量白蛋白比值,及其与尿蛋白电泳中小分子蛋白百分比的相关性。采用同期住院初发初治的Dent病、肾病综合征、IgA 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和Alport综合征患儿各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Dent病对照组一致,12例AIN患儿的 肾早期损伤指标均以α1微球蛋白升高为主,尿α1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比值均>1,且与尿蛋白电泳中小分子蛋白百 分比呈正相关(P<0.05),而其他肾小球疾病对照组的肾早期损伤指标均以微量白蛋白升高为主,尿α1微球蛋白与微量 白蛋白比值均接近零。结论 尿α1微球蛋白与微量白蛋白比值>1可作为小分子蛋白尿的一个判断指标,用于临床AIN 等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AVPR2 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肾性尿崩症2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传凯,王春林,梁黎
2020, 38(2): 90.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3
摘要
(
571
)
PDF
(1358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儿的 临床资料。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5岁和3岁2个月,均以多饮多尿、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经禁水-加压素试验证实 为持续低比重尿。尿崩症相关基因检测发现,例1患儿精氨酸加压素受体2(AVPR2)基因外显子2杂合错义突变c.650C>T (p.P217L),且为新发变异。例2患儿AVPR2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缺失,亦为新发变异,其母亲为携带者,父亲AVPR2 基因未见异常变异。对新发的变异位点通过Mutation-taster及Polyphen2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变异。 2例患儿口服氢氯噻嗪联 合吲哚美辛治疗1年,尿量及夜尿减少,无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受损等。结论 AVPR2基因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主要致 病基因,发现2种国内外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位点。
低钾血症致肾囊性病变2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苏白鸽,张宏文,徐可,等
2020, 38(2): 94.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4
摘要
(
667
)
PDF
(1166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导致的获得性肾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总结2例以慢性低钾血症为 主要表现、伴有肾囊性病变的肾小管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16岁和14岁,例1原发病为Dent病(1型)、例2为肾小管酸中毒(1型),共同特点为长期低钾血症史,未正规治疗、随访, 均合并多发肾脏囊肿,无其他遗传性肾囊性病变的证据,例1合并肾功能异常、例2合并肾钙化。结论 长期低钾血症可 导致肾囊性病变,早期诊治、治疗和规律随访尤为重要。
COL4A5 基因插入突变致Alport 综合征一家系报告
叶青,张莹莹,王晶晶,等
2020, 38(2): 97.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5
摘要
(
573
)
PDF
(1931KB)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lpo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致病基因。方法 回顾分析1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先证者,男,11岁8个月,COL4A5基因中鉴定出TTCT插入突变(c.41_42 dup TCTT),该插入突变引起了移码突变。 使用Integrative Genomics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该移码突变导致自之后的第13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且在第40个氨基 酸残基处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表达提前终止。患儿母亲和外祖母均携带该变异,分别在35岁和34岁时达到终末期 肾病,且都有听力受损,但未发现眼部异常。家系分析表明该变异与该家系患病成员存在共分离关联。结论 基因检测有 助于Alport综合征确诊,该家系扩展了Alport综合征的致病变异谱。
儿童Alport 综合征1 例COL4A5 基因新发突变分析
贾实磊,高晓洁,马颐姣,等
2020, 38(2): 101.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6
摘要
(
1549
)
PDF
(1734KB) (
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Alport综合征的基因型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 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男性,11岁, 7岁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轻度异常,因治疗依从性差而进展至慢 性肾脏病尿毒症期。肾穿刺活检病理显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病变,弥漫性肾小管萎缩(萎缩面积超80%);免疫荧光染 色α3、α 5(IV)基底膜染色阳性。基因检测显示,COL4A5基因存在的一处半合子突变c.2631dupA(插入突变),导致氨 基酸改变p.G878Rfs*20(移码突变20位后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家系验证其为新发突变,父母均未携带。依据ACMG指 南,该突变变异类型为致病性突变。查阅HGMDpro数据库未见报道。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Alport综合征,新发现 COL4A5基因半合子突变。
综合报道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白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王海如,秦梓健,王斌,等
2020, 38(2): 104.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7
摘要
(
496
)
PDF
(1247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白质损伤(WM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 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0例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 中,32例(18.82%)合并WMD(WMD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胎龄(38.71±1.14)周,出生体质量(2.94±0.26) kg;另138例患儿未并发WMD(对照组),男80例、女58例,平均胎龄(38.62±1.04)周,出生体质量(2.97±0.25)kg。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0例患儿中60例(35.29%)明确细菌病原学诊断,其 中革兰阴性杆菌25例、革兰阳性球菌35例。WMD组的洋葱伯克霍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MD组同年龄组异常脑电图以及听力损害发生 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惊厥(OR=5.28,95%CI:1.80~15.56)、脑脊液白细胞升高(OR=4.22, 95%CI:1.47~12.07)、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升高(OR=3.64,95%CI:1.11~11.99)、细菌培养阳性(OR=3.12,95%CI:1.13~8.62) 为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WM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脑脊液白细胞(AUC=0.707)、脑脊液乳酸脱氢 酶(AUC=0.672)对于预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WMD有一定准确性。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惊厥表现,脑脊液白细胞、 乳酸脱氢酶升高可能为并发WMD的高危因素。
HPRT1 基因相关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1 例报告
赵培伟,毕博,谭黎,等
2020, 38(2): 110.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8
摘要
(
457
)
PDF
(1397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PRT1基因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HRND)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例以发育迟缓、高尿酸血症为表现的HRN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和验证结果。复习文献,比较相似基因 型患者的临床表型,并在RNA水平探讨基因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 患儿,男, 3岁4个月。面容未见异常,语言、 运动发育均落后,四肢活动受限,双下肢可部分持重,双足外翻,四肢肌力低下,活动及情绪紧张时四肢肌张力增高,不自 主动作增多。尿酸1 404.7 μmol/L, Y痕迹蛋白1.64 mg/L,乳酸脱氢酶539 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84 U/L。脑电图、肌电 图、头颅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HPRT1基因存在c.319-2A>T剪接位点突变,其母亲为携带者,该 突变可导致HPRT1基因编码的RNA错误加工(缺少外显子3)。 结论 HPRT1基因c.319-2A>T剪接突变是导致HRND的 遗传病因,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可协助临床确诊。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 型1 例临床与基因型分析
徐敏,郭虎,高修成,等
2020, 38(2): 113.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09
摘要
(
483
)
PDF
(1734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临床及基因型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2D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儿, 5岁7个月起病。有进行性肌无力、腓肠肌肥大、Gower征阳性。 磷酸肌酸激酶20 602 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磁共振示双下肢皮下脂肪层及肌肉内见条片状压脂序列高信号,肌 肉层著。MLPA检测DMD基因阴性;全外显子测序示SGCA基因第3外显子c.234-235AC>GA纯合突变,该位点未见报道, 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评级为致病性变异,其父母均为杂合携带。患儿最终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2D型。结论 SGCA c.234-235AC>GA变异可能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新的致病性突变。肌酶明显升高时,除假肥大 型肌营养不良症外,还应注意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
MKS1 基因变异所致Joubert 综合征1 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张广宇,李三松,杨磊,等
2020, 38(2): 116.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0
摘要
(
564
)
PDF
(1630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Joubert 综合征进行临床特点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1例确诊的Joubert 综合征患儿的临床 资料。结果 患儿男性, 3个月,双眼不追视、发育落后,四肢肌张力偏低。头颅磁共振示“磨牙征”。 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 儿MKS1基因c.1411_c.1412insG及c.44A>G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c.1411_c.1412insG移码突变来自于父亲, 已有报道;c.44A>G错义突变来自于母亲,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为可能致病变异。患儿确诊为Joubert综合征。结论 确诊患儿为Joubert综合征,新发现c.44A>G错义突变。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2 家系基因变异分析
邱局,程首超
2020, 38(2): 120.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1
摘要
(
419
)
PDF
(1429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PKD患儿的临床资料,复 习相关文献总结PK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孩,年龄3岁8个月和3岁10个月;均表现为巩膜黄染,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 g/L)。 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例1的PKLR基因存在c.106G>T以及c.817C>T复合杂合突变, 其中c.106G>T突变遗传自父亲,而c.817C>T遗传自母亲,患儿姑姑为c.106G>T突变携带者;例2 PKLR基因存在c.1279G>T 以及IVS6-1G>T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1279G>T突变遗传自母亲,IVS6-1G>T突变遗传自父亲。例1的复合杂合突变未 影响患者PKLR基因表达,而例2剪接位点IVS6-1G>T突变可能影响PKLR基因的RNA水平。结论 两个PKD家系均为 PKLR基因变异,基因检测有助PKD诊断。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效果分析
陈轶维,赵文婥,王顺民,等
2020, 38(2): 123.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2
摘要
(
513
)
PDF
(2302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 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 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 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 8例 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 2 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 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 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 治疗(CRT)植入术, 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 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 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42 例患儿超声分析
傅行鹏,叶菁菁,俞劲,等
2020, 38(2): 129.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3
摘要
(
346
)
PDF
(1621KB) (
3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009年1月-2018年7月住院确诊CHD并发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42例CHD并发IE患儿,男20例、女22例;中 位年龄7岁1个月,其中学龄期儿童17例(40.5%),婴幼儿15例(35.7%)。术前27例,其中左向右高速分流型19例(70.4%); 术后15例。主要CHD类型为室间隔缺损(VSD)19例(45.2%)和复杂型CHD 10例(23.8%)。临床表现为发热37例(88.1%), 血培养阳性18例(43.9%)。 超声提示赘生物者共24例,术前16例(38.1%),术后8例(19.0%),另术前左心内膜增厚伴 回声增强1例,总阳性率59.5%。共发现赘生物38处,最常见位于瓣膜,22处。术前组11例行手术治疗,证实赘生物10例(另 1例术前检查赘生物持续缩小),术中发现瓣膜相关损伤5例(45.5%);余转院继续治疗3例,未愈2例。术后组在随访中 超声发现赘生物缩小或消失5例,转院治疗2例,未愈1例。超声发现合并心包积液3例,外周血管栓塞1例,均为术前。临 床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6例,无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5例,总有效治疗率73.8%。结论 超声对CHD并发IE患儿的诊断、 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方面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重庆地区重症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张光莉,田小银,谷瑞雪,等
2020, 38(2): 134.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4
摘要
(
458
)
PDF
(1301KB) (
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重症百日咳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重症 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患儿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中位年龄2.80月龄(0.80~4.39月龄),≤6月龄61 例(84.7%);春季发病31例(43.1%)、冬季22例(30.6%)。62例(86.1%)未接种百白破疫苗。33例(45.8%)合并基础疾 病,以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多见。65例(87.5%)白细胞增多。呼吸系统并发症以呼吸衰竭(93.1%)、重症肺炎(84.7%) 多见,肺外并发症则以心功能不全(18.1%)和百日咳脑病(18.1%)为主。社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72.4%)为 主;首位细菌病原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3.9%),其中院内感染优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经抗感染、呼吸、 循环支持及对症治疗,仍有20例(27.8%)死亡。死亡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峰值和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白细胞峰值>36.58×109/L对重症百日咳死亡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及0.712,对应AUC为0.701。结论 重庆地区开始百白破疫苗接种前的小婴儿,冬春季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合 并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或社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罹患百日咳后易发展为重症,发生低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峰 值>36.58×109/L者死亡风险高。
不同评价工具在幼年皮肌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薛茹,卢燕鸣
2020, 38(2): 140.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5
摘要
(
436
)
PDF
(1206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不同评价工具用于儿童幼年皮肌炎病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评估的信效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确定不同评价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幼年皮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入院当日及入院后24~48小时,利用儿童肌炎评定量表(CMAS)、肌炎活动性评价工具(MDAAT)、疾病活动性评分量表 (DAS)完成的病情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共纳入35例患儿,包括2例多肌炎, 4例无肌病皮肌炎,29例典型皮肌炎; 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起病年龄为(3.16±1.45)岁。血清酶学升高比例50.0%~95.5%。首发症状为皮疹、肌力减 退及二者共存者分别占60.0%、37.1%和2.9%。MDAAT、DAS、CMAS三种评价工具的Cronbach α系数均>0.8,组内相 关系数(ICC)均>0.75;KMO-Bartlett球形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以上评价工具结构效度均良好,各评价工具评分 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AS用时短,完成时间仅为(1.56±0.20)min。结论 MDAAT、 DAS、CMAS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而DAS临床应用性更强。
华法林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单中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徐静涵,顾智淳,李浩,等
2020, 38(2): 146.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6
摘要
(
479
)
PDF
(1172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华法林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华法林治疗的 3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患儿中男性210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5.9±4.7岁。患儿主要来源 于心胸外科(194例,53.6%)和心脏内科(125例,34.5%),所患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242例,66.9%)和川崎病(74例, 20.4%)为主。主要来自华东地区(262例,72.4%)。 结论 华法林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与成人患者有极大的不同,应特别 关注儿童的抗凝治疗和研究。
文献综述
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应用前景
吴承龙
2020, 38(2): 149.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7
摘要
(
625
)
PDF
(1256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成人和儿童皆可累及。其中儿童AD较成人更为常见,且 病情顽固,往往迁延不愈。由于婴幼儿药物选择存在局限性,儿童AD的药物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除外用糖皮质激素、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传统治疗外,近期针对AD发病机制相关的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及生物制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文章就 此进行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胱氨酸贮积症诊疗进展
李晓侨,巩纯秀
2020, 38(2): 156.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20.02.018
摘要
(
251
)
PDF
(1136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