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15
      
    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专栏
    30 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br#
    杨莹, 侯凌, 刘艳
    2018, 36(4):  24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1
    摘要 ( 507 )   PDF (1147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 年4月收治的30例DMD患儿家系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30例DMD先证者均为男性;起病时的中位年龄4岁 (0.17~9.5 岁),确诊中位年龄5.2岁(0.25~10岁);4例(13.3%)有家族史, 7例(23.3%)曾被误诊。所有患儿均起病隐匿;肌酸激酶 显著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8.6~230.0倍。 9例行肌电图检查,均提示肌源性损害; 1例行肌活检,病理符合DMD改变。30例 患儿均行DMD基因检测,异常检出率100%;其中17例(56.7%)为基因缺失突变, 9例(30.0%)点突变, 4例(13.3%)重复 突变;缺失突变以48、49、50号外显子最常见; 5例点突变未见文献报道;重复突变均为外显子大片段重复,重复区域包括 7~19个外显子不等。30例DMD先证者家系中的49例家庭成员DMD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5例基因检测结果与先证者完全相 同,也为DMD患者,包括有外公1例,哥哥1例,弟弟3例;21例家庭成员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基因,为携带者,包括母 亲19例和姐姐2例。结论 对不明原因肌酶谱升高的男性患儿,应高度警惕DMD,及早行肌电图、肌活检、基因检测确诊。
    6 号环状染色体致隐匿性阴茎 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br#
    何学莲, 赵培伟, 黄玉凤, 蔡晓楠, 林俊, 胡晞江, 毕博
    2018, 36(4):  24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2
    摘要 ( 464 )   PDF (1200KB)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号环状染色体片段缺失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因隐匿性阴茎就诊男性患儿,通过 常规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分析缺失片段位置及包含基因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同时进行文献复 习。结果 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6号环状染色体,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发现, 6号染色体短臂和长臂末 端均存在缺失,del6p25.3p25.1.seq[GRCh37/hg39](204909-4210858)× 1,del6q27.seq[GRCh37/hg39](170438227-170898549) ×1,短臂p25区域缺失4.01 Mb,包含DUSP22、IRF4、EXOC2、HUS1B、LOC285768、FOXQ1、FOXF2、FOXC1等30个基因, 而长臂6q27区域发生0.46 Mb缺失,包含LOC154449、DLL1、FAM120B、PSMB1、TBP、PDCD2等7个基因。分析比较本例 患儿和文献报道的6号环状染色体病例,发现所有患儿均存在神经或生长发育障碍,但仅本例和另1例患儿有生殖道畸形。 结论 6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型与染色体缺失部位、缺失片段大小以及环状染色体稳定性密切相关。
    以身材矮小为突出表现的环状 4 号染色体 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br#
    刘李军, 吴蔚, 董关萍
    2018, 36(4):  24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3
    摘要 ( 495 )   PDF (1374KB)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状4号染色体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要表现的环状 4号染色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10岁11个月,因身材矮小就诊,有颈蹼、乳头间距大,无 明显智力障碍和其他畸形,生长激素分泌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环状4号染色体46,XX, r (4)( p16q35)。 结论 矮 小症患儿需警惕环状染色体可能,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确诊。
    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 1 例临床和 PLA2G6 基因突变分析
    马秀伟, 朱丽娜, 辜蕊洁, 侯豫, 封志纯
    2018, 36(4):  25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4
    摘要 ( 628 )   PDF (1694KB)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AD)的临床和PLA2G6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经基因检 测确诊的INA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 1岁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肌张力减低、病理征 阳性;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1岁时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 1岁9个月复查头颅MRI显示小脑萎缩。应 用目标序列捕获和第二代测序检测发现,患儿PLA2G6基因外显子区域两处杂合突变点c.1933C>T和c.911T>C,分别引 起氨基酸变化p.R645X和p.L304P;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为复合杂合突变。c.1933C>T 位点已报道为致病突变,c.911T>C为首次报道,且在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结论 二代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PLA2G6基 因突变,可作为INAD的首选确诊手段。本报道扩大了中国INAD患者的基因突变谱。
    携带 I2G 突变的 21 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谱与 临床表型的关系
    王会贞, 卫海燕, 沈凌花, 杨海花, 陈永兴, 毋盛楠, 王小红
    2018, 36(4):  25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5
    摘要 ( 345 )   PDF (1203KB) ( 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携带I2G基因突变的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患儿基因突变谱,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 系。方法 收集2009-2016年间收治的携带I2G基因突变的21-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 果 共26例患儿,男20例、女5例,失盐型(SW)22例(84.62%),单纯男性化型(SV) 4例(15.38%)。I2G纯合突变16例 (61.5%),除1例男童临床表现为SV外,其余15例均表现为SW。复合杂合突变10例(38.5%),其中7例为SW,分别携带 有p.Q319X、p.R357W、p.R484P、p.V282L、Gll0fs、ClusterE6基因突变; 1例SV女童携带p.I172N突变基因,另外2例SV男童(同 胞兄弟)均携带p.Q319X突变及父源等位基因大片段重复,而母源等位基因上存在I2G杂合突变。结论 携带I2G基因突 变的21-OHD患儿基因型与临
    TH 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 1 例报告#br#
    郑杰, 方昕, 陈燕惠
    2018, 36(4):  26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6
    摘要 ( 756 )   PDF (1315KB)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例多巴反应 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经过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男, 2岁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运动 发育出现倒退,体格检查示四肢肌张力减低。基因突变分析示TH exon4 c.457>T;P.(Arg153*) 杂合致病突变,遗传自父亲; TH exon7: c.739G>A;P.(Gly247Ser) 杂合致病突变,遗传自母亲,确诊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巴反应性肌张 力不全。予左旋多巴治疗,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改用多巴丝肼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肌张力不全, 尤其是婴儿期起病并伴有锥体外束受损为标志的运动功能减退,均应高度怀疑为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的多巴反应性肌 张力不全,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多巴丝肼效果优于左旋多巴。
    Coffin-Lowry 综合征 1 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张立毅, 曹玉红, 张光运, 曹开方
    2018, 36(4):  26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7
    摘要 ( 425 )   PDF (1380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ffin-Lowry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 因学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 4岁3个月,因智力运动迟缓就诊;患儿有特殊面容,头小、前额突出、眼 距宽、眼裂外下斜、鼻梁低平、口大、唇厚、牙釉质发育不良、耳大,手指呈椎体样。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患儿 RPS6KA3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一处半合子突变c.340C>T(胞嘧啶>胸腺嘧啶),致氨基酸变化p.Arg114Trp(精氨酸>色氨酸), 确诊为Coffin-Lowry综合征。结论 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有智力运动迟缓,特殊面容;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综合报道
    支气管哮喘患儿 IL-17 及 IL-35 水平变化及意义
    阎敏娜, 项保利, 张素贞, 周素涛, 许玉环
    2018, 36(4):  268.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8
    摘要 ( 466 )   PDF (1193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IL-17、IL-35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 5月间住院的65例新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支气管哮喘、轻度持续 性支气管哮喘、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和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同时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及IL-35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组IL-17为(49.9±12.5)pg/mL,高 于对照组的(34.7±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随哮喘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且与肺功能指标 FEV1、FVC和FEV1/FVC等呈负相关(P<0.05)。 哮喘组IL-35为(171.2±18.8)pg/mL,低于对照组的(264.2±33.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水平随哮喘严重程度增加而下降,且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 分别 以IL-17>42.6 pg/mL和IL-35<205.8 pg/mL为截断值,均能达到较高的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联合检测两个指标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IL-17和IL-35水 平可以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且可能作为儿童哮喘诊断的较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年幼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转归及不同表型的危险因素#br#
    王慧敏, 朱雯靓, 刘传合, 马洪美, 田春雨, 邵明军, 严永东, 陈育智
    2018, 36(4):  27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09
    摘要 ( 335 )   PDF (1200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年幼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转归及不同表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 纳入研究的≤5岁反复喘息的年幼儿童,在时隔3年后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患儿入组以来的喘息发作情况、鼻炎、湿疹及 父母哮喘史等。根据患儿喘息起始及缓解年龄,将接受调查的患儿分为一过性喘息、持续性喘息和晚发性喘息组,比较三 组患儿出生史、鼻炎、湿疹、父母哮喘史、过敏相关指标、喘息起始年龄等的差异。结果 在入组的100例≤5岁的年幼儿 童中随访到85例,男性66例、女性19例,随访时平均年龄(6.82±1.20)岁。其中14例一过性喘息组患儿的喘息起始年 龄早于54例持续性与17例晚发性喘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入组时相比,三组患儿近一年的喘息次数 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既往鼻炎、近一年伴发鼻炎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 性和晚发性喘息组的发生率较高。血清总IgE、吸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在一过 性喘息、持续性喘息、晚发性喘息患儿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幼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其喘 息发作显著减少,喘息的转归与过敏、鼻炎、起病年龄等显著相关。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诊治婴幼儿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徐萌, 王健怡, 肖婷婷, 谢利剑, 李筠, 黄敏
    2018, 36(4):  27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0
    摘要 ( 277 )   PDF (1178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对婴幼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 1月至2016年12月收住的86例年龄≤3岁,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TEAP诊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经体表和食 管心电图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54例,房扑(AF)26例,房性心动过速(AT) 3例,窦性心动过速伴Ⅰ°房室传导 阻滞(AVB)、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及特发性室速(IVT)各1例。根据病程中TEAP治疗次数对PSVT和AF患儿进行分组, 分为单次治疗组和≥2次的多次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86例患儿中,男49例、女37例,中位数年龄56.00 d(16.75~250.00 d)。 除1例PSVT但TEAP证实为窦速伴Ⅰ?-AVB者未超速转复,85例采用超速抑制法转复成功66例,总转复成功率77.6%;其中 PSVT转复成功率90.7%,AF转复成功率57.7%,AT和IVT各1例复律成功。PSVT和AF患儿中,单次治疗组与多次治疗组 患儿的年龄、性别、心室率以及伴发基础疾病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T伴心功能不全者占18.5% (10/54), AF伴心功能不全占30.8%(8/26)。PSVT和AF复律成功与患儿心功能不全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婴幼儿快速型心 律失常采用TEAP诊断准确、可靠;TEAP是紧急、快速终止药物难治性PSVT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ABCA3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
    张钰恒, 王晓磊, 梅花, 张艳波, 曹晓梅
    2018, 36(4):  28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1
    摘要 ( 469 )   PDF (1453KB)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ABCA3外显子10(ABCA3 exon10)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西部地区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住院汉族NRDS患儿53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间段、同民族、 同群体中53例非NRDS汉族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BCA3 exon10,对 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 在ABCA3外显子10的rs13332514(F353F)位点存在单个碱基点突变C>T, 密码子由TTC变为TTT,第353编码位点氨基酸未发生改变。病例组和对照组均存在该位点的点突变,病例组的变异率为 30.2%,高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在ABCA3 exon10的rs13332514(F353F)位点检测 出3种基因型(CC、CT和TT),频率分别为69.8%、20.8%和9.4%, C等位基因频率80.2%, T等位基因频率19.8%。对 照组检出2种基因型(CC和CT),频率分别为86.8%和13.2%; C等位基因频率93.4%, T等位基因频率6.6%。病例组T 等位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BCA3 exon10的rs13332514(F353F)位点存在单个 碱基点突变C>T,该位点变异可能与内蒙古西部地区汉族新生儿发生NRDS有关,等位基因T可能增加NRDS的易感性。
    Gianotti-Crosti 综合征 55 例临床分析#br#
    树叶, 罗鸯鸯, 罗勇奇, 唐金玲, 周斌, 曾迎红, 汤建萍
    2018, 36(4):  288.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2
    摘要 ( 328 )   PDF (1314KB)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ianotti-Crost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55例Gianotti-Crost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5例Gianotti-Crosti综合征患儿中,男性3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0±0.5)岁。发病因素中 EB病毒感染最常见,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未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皮损均表现为四肢伸侧、面颊和臀部对称分布的红斑丘 疹。治疗采用抗病毒、抗炎、抗过敏和外用药物,治疗2周后均有效,痊愈率74.5%。结论 Gianotti-Crosti综合征最主要发 病因素是病毒感染,皮损具有特征性,预后好。
    儿童紫癜性肾炎相关的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 2 例报告
    郭庆寅, 王怡珍, 丁樱, 翟文生, 宋纯东, 吕晶晶
    2018, 36(4):  29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3
    摘要 ( 331 )   PDF (1314KB)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LS)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回顾分析2例HSPN合并PRL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为8岁、14岁。 因水肿、蛋白尿明显,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治疗。病程中出现抽搐发作、意识丧失,头颅 MRI显示额叶、顶叶、枕叶等部位多发异常信号,经止惊、降颅压等治疗,抽搐停止、意识恢复,MRI异常信号较前明显改 善。结论 在HSPN治疗过程中需警惕PRLS。
    前列腺素 E-1 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杨振林, 张有辰, 金正勇
    2018, 36(4):  29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4
    摘要 ( 360 )   PDF (1281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皮下注射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及机制。方法 45只新生Wistar大 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肺损伤模型组、高氧肺损伤+PGE-1组,每组15只。高氧肺损伤模型组、高氧肺损伤+PDE-1组置 于氧浓度>85%的实验舱内制作高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置于同气压下的空气中。对照组、高氧肺损伤模型组从生后第 1天起皮下注射0.9%的NaCl溶液,高氧肺损伤PGE-1组注射2 μg/(kg·d)的PGE-1,均连续注射7天。观察肺干湿质量 比,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HE染色观察支气管及肺泡的形态改变,核染色结合TUNEL查看肺组织凋亡,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GRP78、CHOP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高氧肺损伤模型组和高氧肺损伤+PGE-1组之间 肺干湿质量比,BALF白细胞总数,细胞凋亡指数,肺组织GRP78、CHOP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 中高氧肺损伤模型组上述指标最高,高氧肺损伤+PGE-1组居中,对照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见高氧肺损伤模型组肺泡腔增大、融合,间质细胞水肿,可见纤维渗出;高氧肺损伤+PGE-1组介于 高氧肺损伤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结论 PGE-1皮下注射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HOP、 GRP78蛋白表达有关。
    循证医学
    儿童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曹璐, 薛学财, 文爱东, 于锋
    2018, 36(4):  29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5
    摘要 ( 535 )   PDF (1274KB) ( 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儿童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 方法 全面检索 Pub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Medlin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万古 霉素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纳入特征信 息,进行meta分析。结果评估包括临床有效率,肾、肝、耳毒性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3 204例使 用万古霉素的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万古霉素谷浓度≤10 μg/mL相比,谷浓度>10 μg/mL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更 高(OR=2.59,95% CI:1.33~5.05, P<0.05),肾毒性发生率更高(OR=3.63,95% CI:2.31~5.7, P<0.05),耳毒性发生 率更高(OR =2.43,95% CI:1.25~4.72, P<0.05),病死率更高(OR=2.41,95% CI:1.13~5.14, P<0.05);万古霉素谷 浓度与肝毒性不相关。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万古霉素谷浓度10~15 μg/mL相比,谷浓度>15 μg/mL 的患儿肾不良反应 发生率更高(OR=2.54,95% CI:1.59~4.08; P<0.05),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9,95% CI:0.17~2.03; P>0.05)。 结论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0 μg/mL,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谷浓度>15 μg/mL,不良 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与10~15 μg/mL相当,故谷浓度在10~15 μg/mL比较合适。
    文献综述
    儿童坏死性肺炎诊治进展
    费文祎, 罗健
    2018, 36(4):  30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6
    摘要 ( 525 )   PDF (1201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坏死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一种罕见却严重的并发症,是病原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坏死性肺炎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各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导致儿童坏死性 肺炎。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我国则可能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儿童坏死性肺炎较普通肺 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程长且并发症多,其诊断有赖于胸部CT。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 白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新生儿肢体动脉血栓诊疗进展#br#
    王丹虹
    2018, 36(4):  31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7
    摘要 ( 368 )   PDF (1168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新生儿凝血系统及诊疗操作的特点,易形成动脉血栓,特别是肢体动脉血栓。新生儿肢体动脉血栓如未 能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发现及诊断对预后影响重大。文章综述新生儿肢体动脉血栓的 诊疗进展。
    临床经验点滴
    儿童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免疫特点分析
    谭自明, 余亮, 李奇凤, 罗新辉, 孙荷
    2018, 36(4):  31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8
    摘要 ( 269 )   PDF (1144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细菌感染病原分析
    李丹丹, 郎艳美, 石艳玺, 田利远
    2018, 36(4):  31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19
    摘要 ( 286 )   PDF (1071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继续医学教育
    团队合作评价工具在儿科模拟教学中的运用与推广
    张雨萍, 胡燕琪, 蔡巧玲, 唐红梅
    2018, 36(4):  31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4.020
    摘要 ( 273 )   PDF (1017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