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标准·方案·指南
    儿科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2024, 42(7):  567-572.  doi:10.12372/jcp.2024.24e0224
    摘要 ( 341 )   HTML ( 36 )   PDF (1389KB) ( 6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笔谈
    儿童CAR-T细胞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李本尚, 杨柳
    2024, 42(7):  573-577.  doi:10.12372/jcp.2024.24e0578
    摘要 ( 189 )   HTML ( 15 )   PDF (1318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首次应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儿已有10年余,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已有成千上万的患者从中受益,CAR-T细胞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发、难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整体预后,同时也正在逐渐改变着复发、难治儿童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历史。目前的研究显示,儿童CAR-T细胞治疗前景光明,但临床上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儿童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关B细胞再生障碍的临床意义和对策
    卢俊
    2024, 42(7):  578-582.  doi:10.12372/jcp.2024.24e0577
    摘要 ( 200 )   HTML ( 9 )   PDF (1352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儿的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论著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毓, 薛玉娟,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2024, 42(7):  583-588.  doi:10.12372/jcp.2024.24e0207
    摘要 ( 184 )   HTML ( 10 )   PDF (1476KB) ( 1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 CD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改良C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尚倩雯, 张永湛, 陆爱东, 贾月萍, 左英熹, 丁明明, 张乐萍, 曾慧敏
    2024, 42(7):  589-594.  doi:10.12372/jcp.2024.23e0555
    摘要 ( 114 )   HTML ( 4 )   PDF (1532KB) ( 3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减低化疗剂量的改良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接受改良CLAG方案治疗的R/R-AML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总体反应率(ORR)、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26例患儿中复发17例,其中1例为睾丸白血病复发,3例为骨髓2次复发,余均为骨髓首次复发,难治9例。所有患儿均完成1疗程改良CLAG方案化疗,1例未评估治疗反应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余25例患儿ORR为84.0 %(21/25)。复发患儿的ORR为81.3 %(13/16),难治患儿的ORR为88.9 %(8/9)。细胞遗传学分层为低危的患儿ORR为76.9 %(10/13),中高危患儿ORR为91.7 %(11/12)。所有患儿64个月的OS率和EFS率分别为69.7 %和63.3 %,15例治疗有反应并顺利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64个月OS率和EFS率均为92.3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00 %)和胃肠道反应(100 %),其次为感染(57.7 %)、转氨酶升高(34.6 %)、出血(19.2 %),1例患儿因4级颅内出血放弃,其他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减低化疗剂量的改良CLAG方案是儿童R/R-AML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托珠单抗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量心包积液2例报告
    李越, 周小辉, 王晓东, 杨春兰, 王春静, 张瑜, 刘四喜
    2024, 42(7):  595-599.  doi:10.12372/jcp.2024.23e0861
    摘要 ( 117 )   HTML ( 5 )   PDF (1507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白介素-6受体单抗(托珠单抗)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糖皮质激素难治/复发性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分析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1例心包积液为糖皮质激素难治性,1例为复发性,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后心包积液均迅速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缩短了糖皮质激素疗程,且后期随访未见心包积液反复。托珠单抗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或复发性大量心包积液的二线选择。

    辅助生殖技术超早产儿临床特征分析
    王越佳, 夏磊, 程慧清, 吕荣吉, 范锟, 徐发林
    2024, 42(7):  600-605.  doi:10.12372/jcp.2024.23e0954
    摘要 ( 118 )   HTML ( 4 )   PDF (1415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超早产儿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超早产儿临床资料,分为ART组、自然受孕(NC)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478例超早产儿,NC组279例,ART组199例。ART组与NC组比较发现:男性比例、母孕期胎膜早破>18 h发生率低于NC组,双/多胎发生率、母亲羊水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发生率、放弃+死亡率均高于N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超早产儿临床中PIVH发生较高,易导致放弃乃至引起死亡,需加强ART受孕者的母孕期保健,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超早产。

    0~3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养育问题调查: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赵风华, 张悦, 孙瑾, 严双琴, 吕兰秋, 穆立娟, 杨静, 骆艳, 闫冬梅, 赵冬梅
    2024, 42(7):  606-612.  doi:10.12372/jcp.2024.23e1106
    摘要 ( 136 )   HTML ( 11 )   PDF (1494KB) ( 1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地区0~3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庭主要养育问题与需求,为我国儿童健康临床工作者针对性地开展高危儿家庭养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我国14省15个城市的1 989名0~3岁儿童及家长的家庭养育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家庭与正常儿童家庭面临的养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调查的城市地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1名(7.6%),其中76.8%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长在过去3个月内遇到了≥3个家庭养育问题,高于正常组的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1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庭养育问题主要集中在喂养或进餐(67.6%)、睡眠(66.2%)和行为(61.6%)三方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婴幼儿家庭养育问题的风险因素(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家庭养育问题的发生与儿童性别、儿童年龄、主要照养人、家庭结构等因素有关。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长面临养育问题风险普遍较高,且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具体问题差异,有必要及时发现养育风险因素,为该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育照护咨询指导。

    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少对胎龄<32周早产儿住院结局的影响
    朱晶文, 何玺玉
    2024, 42(7):  613-618.  doi:10.12372/jcp.2024.23e0774
    摘要 ( 121 )   HTML ( 7 )   PDF (1429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羊水过少对于胎龄<32周早产儿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儿科住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胎膜早破分为PPROM组和正常组,将胎膜早破合并羊水过少的患儿纳入羊水过少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少对于胎龄<32周早产儿住院结局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95例早产儿,PPROM组83例,其中羊水过少22例;正常组112例。胎膜早破发生的中位胎龄为29.5(28.5~30.5)周,胎膜早破中位持续时间为48.0(13.8~85.8)小时。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羊水过少是出院前死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PROM持续时间≥168 h显著增加了PPHN的发生率(P<0.05)。与仅存在PPROM组相比,PPROM合并羊水减少组PPROM持续时间延长,发生PPROM时胎龄更小,出生时孕周也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和羊水过少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不同。PPROM与早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如PPROM时间长及伴有羊水过少的PPROM对早产儿具有潜在危险。羊水过少与早产儿死亡、PPHN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粪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中的诊断价值
    高亚娟, 代妮妮, 张华, 李在玲
    2024, 42(7):  619-625.  doi:10.12372/jcp.2024.24e0033
    摘要 ( 108 )   HTML ( 7 )   PDF (1591KB) ( 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F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疑诊FA的婴儿,收集粪便,经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将入组婴儿分为FA组和非FA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粪便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脂质运载蛋白2 (LCN2)的浓度,通过对比粪便总蛋白浓度计算其相对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目标蛋白诊断婴儿FA的准确度。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FA预测因子。结果 共纳入FA组69例及非FA组72例。粪便MMP9及TIMP1浓度诊断FA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78,MMP9及TIMP1相对含量的AUC值分别增加至0.85及0.83。LCN2诊断价值不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粪便MMP9是FA的最佳预测指标。结论 粪便MMP9和TIMP1是诊断婴儿FA的有用工具,可以很好的区分FA及类似疾病。

    儿童免疫相关性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分析
    陈宗宗, 李小晶, 侯池, 彭炳蔚, 吴文晓, 朱海霞, 吴汶霖, 田杨, 陈文雄
    2024, 42(7):  626-630.  doi:10.12372/jcp.2024.23e0684
    摘要 ( 145 )   HTML ( 7 )   PDF (1685KB) ( 1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免疫相关性脑干脑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收集 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神经内科确诊为免疫相关性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集13 例患儿相关资料,男8例,女5例,首次起病中位数年龄5.0(1.9~7.1)岁,12例起病前 1 月内存在前驱事件。临床表现包括常见的首发的神经系统症状为肢体活动障碍69.2 %(9/13)、面瘫46.2 %(6/13)、意识水平下降46.2 %(6/13)。病程中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为颅神经受累76.9 %(10/13),肌力下降69.2 %(9/13)及意识水平下降46.2 %(6/13)。急性期30.8 %(4/13)的患儿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30.8 %(4/13)的患儿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53.8 %(7/13)的患儿头颅MRI存在脑干异常信号。急性期免疫治疗包括静脉输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仅1例患儿效果差,予免疫吸附治疗后好转。急性期出院后末次随访时间为12(6~2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仅2例患儿遗留后遗症。结论 儿童免疫相关的脑干脑炎多在5岁左右起病,起病前多有前驱事件,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为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伴意识水平下降。多数患儿一线免疫治疗效果好,较少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尿CXCL10水平对PICU重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冯恋, 胡俊龙, 黄慧, 李晓忠, 李艳红
    2024, 42(7):  631-636.  doi:10.12372/jcp.2024.23e0856
    摘要 ( 107 )   HTML ( 4 )   PDF (1489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尿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对重症患儿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12月以及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PICU收治的323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PICU期间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295例)和死亡组(28例),比较组间患儿临床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入住PICU第1周尿CXCL10水平的动态变化。运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尿CXCL10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CXCL10与病死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尿CXCL10对重症患儿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尿CXCL10初始值和最大值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线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尿CXCL10的初始值及最大值与死亡显著相关(P<0.05)。尿CXCL10初始和最大值预测重症患儿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80(95%CI:0.689~0.872,P<0.001)、0.846(95%CI:0.769~0.923,P<0.001)。结论 尿CXCL10是重症患儿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儿童大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及治疗
    彭杨毅, 王潇, 樊程, 刘沁橘, 赵晓松, 朱莉
    2024, 42(7):  637-642.  doi:10.12372/jcp.2024.24e0136
    摘要 ( 134 )   HTML ( 16 )   PDF (2035KB) ( 1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不同内镜治疗方式的应用,为儿童大肠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361例确诊为大肠息肉并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大肠息肉以男性多见,共245例(67.87%),女性116例(32.13%)。好发年龄为学龄前期,占比44.88%。最常见的症状为便血(86.70%)。单发息肉288例(79.78 %),多发息肉73例(20.22 %)。患儿息肉主要位于左半结肠(347例,96.12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息肉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9枚息肉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均成功切除。252例(69.81 %)患儿有术中出血,金属钛夹夹闭为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186例(73.81 %)。复发患儿共有12例(3.32 %),多发息肉患儿更易复发(P<0.001)。结论 大肠息肉多见于男性患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便血,学龄前期好发,息肉多见于左半结肠,单发多见,形态以山田Ⅳ为主,大息肉最多,组织病理学以幼年性息肉为主。不同形态及大小的息肉内镜处理方式不同,微小无蒂息肉主要采用冷活检钳钳除术,巨大息肉及有蒂息肉主要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小息肉及无蒂息肉主要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NLRP3基因变异致自身炎症性疾病6例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研究
    黄诗喻, 罗丽娟, 王静, 陈霞, 曹清
    2024, 42(7):  643-647.  doi:10.12372/jcp.2024.24e0039
    摘要 ( 120 )   HTML ( 4 )   PDF (1411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NLRP3基因变异致自身炎症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此类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3年3月确诊的NLRP3基因变异致自身炎症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6例患儿纳入,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所有患儿均在婴幼儿期发病,5例反复发热。6例皮疹,确诊前误诊为荨麻疹或过敏性皮炎;1例因关节肿痛曾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例行腰穿检查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2例有听力受损;1例全身多器官受累明显。6例在发病期间均观察到白细胞增多,5例检测到C反应蛋白升高,4例血沉增高,4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增高,5例贫血,4例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2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升高。4例患儿应用卡那单抗治疗,频率为每8周注射1次,最长随访3年,目前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NLRP3基因变异致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应用IL-1β拮抗剂如卡那单抗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陈晔, 朱善良, 杨世伟, 陈俊, 花立春, 唐颖
    2024, 42(7):  648-653.  doi:10.12372/jcp.2024.23e0710
    摘要 ( 88 )   HTML ( 5 )   PDF (2179KB) ( 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能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心肌炎患儿年龄、体表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CK-MB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率、血hsTnI指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以及左室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GL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S与LVEF呈显著的正相关,与IVSd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LVIDd、E/A、E/E’以及血hsTnI、CK-MB及心电指标相关性不明显。GLPS诊断小儿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最佳阈值为-19.9 %。结论 2D-STE的左室长轴应变可较准确反映甲流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患儿的左室功能变化,可作为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评估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实用新手段。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因素分析
    王慧颖, 唐嘉忠, 尚文媛, 黄继红, 鲁亚南, 陈笋
    2024, 42(7):  654-658.  doi:10.12372/jcp.2024.24e0157
    摘要 ( 106 )   HTML ( 5 )   PDF (1403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儿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6月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时间将其分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72小时)和对照组(<72小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接受手术的先心病患儿119例,男64例、女55例,中位年龄47.0(17.0~81.0)天,营养不良(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1的54例(45.4 %),其中33例WAZ<-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29例、对照组9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营养不良、先心病手术风险分级(RACHS-1)评分升高是预测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是预测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所有先心病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在先心病手术患儿中,对于术前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和高RACHS-1评分的患儿,应警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

    文献综述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根治治疗进展
    柴星苑, 张志勇, 赵晓东
    2024, 42(7):  659-662.  doi:10.12372/jcp.2024.23e1107
    摘要 ( 182 )   HTML ( 19 )   PDF (1462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免疫学特征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完全缺失而B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临床特征是从婴儿早期即出现复发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该病患者往往起病早,临床表现重,预后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在2岁以内死亡。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采用HLA 匹配的同胞供体,生存率极高(>90%)。然而,当使用替代供体时,成功率和存活率往往较低。因此基因治疗已被开发为替代疗法。

    继续医学教育
    儿童罕见病数据库建设现状
    李牛, 王剑
    2024, 42(7):  663-666.  doi:10.12372/jcp.2024.23e1173
    摘要 ( 152 )   HTML ( 9 )   PDF (1330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在罕见病领域多方面布局,积极推进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和引进,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可及性,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罕见病登记注册系统建设。大部分罕见病患者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临床治疗需求集中,因此针对这类患者开展数据库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就儿童罕见病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策略选择以及现阶段遇到的挑战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儿童罕见病数据库建设探索最佳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