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主编:孙锟
国内代号:4-426
国外代号:M5788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25076489
E-mail: jcperke@126.com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心血管系统疾病专栏
    超声心动图评估先天性左侧膈疝新生儿预后的价值
    赵丽娇,孙 锟,武育蓉,等
    2019, 37(7):  48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1
    摘要 ( 485 )   PDF (1421KB)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侧先天性膈疝(CDH)新生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 出生的左侧CDH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一般情况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并按其生后30天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死亡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例左侧CDH新生儿,存活组48例、死亡组17例。两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动脉导管 持续右向左分流的比例、三尖瓣跨瓣压差、右肺动脉(RPA)及左室收缩末期(LVDd)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三尖瓣跨瓣压差及LVDd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 侧CDH新生儿的临床预后中有重要价值。
    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30 分钟内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研究
    夏 成,陈大鹏,刘 勤,等
    2019, 37(7):  48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2
    摘要 ( 744 )   PDF (1241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1~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方 法 采用脉氧饱和度仪持续测定不同海拔地区19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1~30分钟的SpO2及HR,描绘生后1~30分 钟的SpO2及HR的P5~P95图表,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性别及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差异。结果 生后1分钟,新生儿平 均SpO2为(59±4)%,平均HR为(135±13)次/min,之后SpO2逐渐上升, 5分钟时达80%,10分钟时上升至89%,15分 钟后稳定在95%左右。HR在生后2分钟后稳定在175次/min左右。出生1~15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SpO2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海拔升高SpO2降低,这种差异在生后20分钟及以后消失。生后1~30分钟,不同海拔地区 新生儿的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海拔越高HR越高。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30分钟SpO2和HR随时 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F=2.45、2.09, P均<0.05),但不同性别之间SpO2和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类似(P>0.05)。 结 论 随着海拔增高,新生儿出生后1~10分钟的SpO2可略低于窒息复苏指南推荐的SpO2,且上升至90%所需时间延长; 海拔越高,新生儿HR越高。在高原地区进行窒息复苏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谨慎用氧,避免高氧损害。
    儿童左室高位侧后壁心外膜起搏对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曾梓亮,曾少颖,许 刚,等
    2019, 37(7):  48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3
    摘要 ( 383 )   PDF (1221KB)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和分析接受长期左室高位侧后壁心外膜起搏治疗后患儿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探讨最佳的心外 膜电极植入位置。方法 回顾2008年1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植入左室心外膜起博电极患儿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 床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患儿两次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1例、先天性 及心肌炎后缓慢性心律失常25例。首次起搏器治疗中位年龄3.25岁,随访中位时间1.63年。超声检查显示术前左心室射 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分别为(66.39±9.96) %和(25.48±7.22)mm,末次随访为(69.32±7.13) %和(23.44±6.29)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Z评分为-1.42 (-4.67~0.89)和0.06(-2.39~2.72),相比术前的0.16(-1.31~2.83)和-1.88(-4.48~0.10)均显著缩小,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室高位侧后壁起搏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左室功能,是儿科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电极 理想的心外膜植入位置。
    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中DNAI1 和DNAH5 基因编码区突变分析
    徐蒙蒙,徐月娟,陈 笋,等
    2019, 37(7):  49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4
    摘要 ( 585 )   PDF (2183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查中国汉族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DNAI1和DNAH5基因编码区突变情况。方法 临床招募确诊内 脏异位综合征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提取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DNAI1及DNAH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变异; Sanger测序验证外显子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以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taster、SIFT、PolyPhen-2分析位点变异对蛋白功 能的影响。结果 8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及89例健康儿童的外显子测序结果可用于后续分析。在81例内脏异位综合 征患儿中发现存在3个DNAI1及3个DNAH5基因的编码区突变位点, 4例(4.94%)患儿携带DNAI1基因突变, 2例(2.50%) 患儿携带DNAH5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在89例健康儿童中均未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述突变位点可能破坏蛋白质 功能。结论 中国汉族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DNAI1和DNAH5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4.94%和2.50%,DNAI1和DNAH5 基因突变可能与中国汉族儿童内脏异位发生相关。
    以反复心包积液为表现的婴儿心脏K-M 综合征1 例报告
    白辉科,安 永,吴 春,等
    2019, 37(7):  50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5
    摘要 ( 470 )   PDF (1734KB)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K-M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例心脏K-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 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出生33天。表现为呼吸急促、颈静脉充盈、心音低顿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及胸部CT提示大量心包积液。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急诊行心包部分切除引流术,升主动脉根部、上腔静脉、 右心耳上缘范围可见6 cm×5 cm硬质包块,固定。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处见长条形凸起包块,质硬,固定。右心室表面 部分瘤体及左侧壁层心包病理显示为Kaposi血管内皮瘤。确诊为心脏K-M综合征。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结论 心脏 K-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可给予口服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必要时手 术治疗。
    综合报道
    外周血涂片检查对婴儿型庞贝病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
    刘炼双,傅立军,缪 艳,等
    2019, 37(7):  50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6
    摘要 ( 332 )   PDF (1417KB)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查在婴儿型庞贝病(IOPD)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7年根据 酶学和基因检测确诊的29例IOPD患儿的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并以同期诊断的12例非IOPD的肥厚型心肌病患儿的血涂片 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IOPD组血涂片中可见到大量含空泡的淋巴细胞,含空泡淋巴细胞中位百分比为36%(19%~67%);而 对照组中几乎观察不到含空泡的淋巴细胞,含空泡淋巴细胞中位百分比为0%(0%~6.7%)。IOPD组血涂片中可见到大量过 碘酸雪夫氏(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中位百分比为36%(19%~66%);而对照组患儿中几乎观 察不到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中位百分比为0%(0%~6.0%)。 两组之间含空泡淋巴细胞以及 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散点图上的分布无重叠。结论 外周血涂片检查快速、简 单、易行,通过观察和计算含空泡和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有助于IOP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儿童肾母细胞瘤Hedgehog 通路相关分子BMI1 和Gli1 表达及意义
    桂 婷,王丽君,储彩婷,等
    2019, 37(7):  50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7
    摘要 ( 340 )   PDF (1905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I1和Gli1在儿童肾母细胞瘤(N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 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7例NB患儿的NB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MI1和 Gli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N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MI1 和Gli1 mRNA表达与NB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患儿中男14例、女23例,中位年龄2岁(3个月~6岁)。NB组织中 BMI1和Gli1蛋白表达均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1阳性细胞在37例患儿肿瘤组织均被 观察到,而Gli1阳性细胞在16例患儿肿瘤组织中未检测到。22例BMI1高表达的NB患儿更容易出现远隔转移,血清甲 胎蛋白、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增高,同时总体生存期也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表达增高则与 N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或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Hedgehog通路相关分子BMI1和Gli1在NB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BMI1 与肿瘤转移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可能是NB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外周血IL-33、sST2 表达及意义
    卜妙然,郁晶晶,叶黎离,等
    2019, 37(7):  512.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8
    摘要 ( 377 )   PDF (1185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 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HCMV阳性肝炎组和 HCMV阳性其他疾病组患儿的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及Th1、Th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 照组,肝炎组高于其他疾病组。肝炎组和其他疾病组患儿IFN-γ/IL-4及Th1/Th2均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低于其他疾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肝炎组血浆IL-33浓度与sST2、IL-4浓度及Th2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IFN-γ/IL-4、Th1/Th2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HCMV肝炎婴儿存在Th1/Th2失衡,IL-33可能参与HCMV感 染所致Th2优势应答和Th1/Th2失衡。
    新生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陆良华,冯 星
    2019, 37(7):  516.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09
    摘要 ( 483 )   PDF (1180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 月因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的1 34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结 果 在1 348例患儿中,有135例痰标本检测到MP。135例MP感染组患儿中,19例(14.1%)合并RSV感染;中位年龄22 天(范围1~28天),男女比例1.11:1,出生体质量(3 550.0±280.0) g,出生胎龄(37.4±6.4)周。与非MP感染组比较, MP感染组出生22~28天新生儿比例高、春季发生率高、发热比例高、呼吸急促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4天、发热与新生儿MP感染呈正相关,而呼吸急促与MP感染呈负相关(P<0.05)。 结论 MP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MP感染新生儿日龄较大、发热多、呼吸急促少。
    过敏性紫癜合并末端回肠炎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沈小钰,周 纬,丁 飞,等
    2019, 37(7):  52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0
    摘要 ( 518 )   PDF (1280KB)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病理活检确诊HSP且合并 末端回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儿, 5岁,因腹痛、双下肢皮疹入院。 B超和腹部CT示部分肠 段肠壁增厚。肠镜检查见末端回肠斑片状出血、散在溃疡,提示末端回肠炎,排除炎症性肠病。肠镜术后第5天因急腹症 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末端回肠穿孔。最终肠镜病理活检提示IgA沉积。病程中出现镜下血尿和蛋白尿,结合皮疹, 确诊为HSP合并末端回肠炎。检索文献共查到13例相同病例,加上该例共14例,其中9例年龄 >18岁, 9例尿检有异常(镜 下血尿和/或蛋白尿),6例行外科手术。结论 HSP合并末端回肠炎临床罕见,易与克罗恩病混淆。若临床有疑惑,应尽早 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Wolf-Hirschhorn 综合征11 例临床分析
    欧跃徐,曹 洁
    2019, 37(7):  52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1
    摘要 ( 743 )   PDF (1572KB)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9 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1例W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WHS染色体改变诊断标准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 例,就诊年龄中位数为4月龄。15例患儿的染色体检测均有4p结构畸变,主要为单纯4p缺失(46.6%),其他还存在臂间倒 位、重复或插入、衍生染色体、环状染色体。其中3例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认缺失片段大小。15例中11例资料完整,临床表 现明确。首诊原因包括癫痫5例,生后反应差、低体质量5例,肺炎1例。主要核心临床表现为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 希腊武士头盔面容,还可能存在多系统异常。 3例在1岁内因肺炎/惊厥死亡,存活者均存在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 WHS为4号染色体的结构畸变,4p16.3上的关键基因缺失,导致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特殊面容、多系统异常,预后较差。
    罕见病 疑难病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致反复高氨血症1 例报告
    马 昕,朱 丹,宫幼喆,等
    2019, 37(7):  530.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2
    摘要 ( 480 )   PDF (1274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氨酰琥珀酸尿症致反复高氨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例精氨酰琥珀酸尿症 患儿的诊治及随访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3个月,因呕吐、嗜睡、反应差入院,检查发现血氨升高 (138.02 μmol/L),肝功能异常,伴低钾血症,血瓜氨酸升高(65.64 μmol/L);脑电图异常。完善高氨血症相关基因的二 代基因测序,发现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基因(ASL)复合杂合突变。予以限制蛋白饮食、补充精氨酸治疗,患儿高氨血症仍 反复发作,肝脏进行性增大;确诊1年后行肝移植。移植后1年,患儿肝功能、血氨无异常,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 精氨 酰琥珀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高氨血症是其重要表现;基因检查有助确诊,肝移植治疗有效。
    佩梅病2 家系临床及蛋白脂蛋白1 基因突变分析
    胡恕香,蔡慧强,彭桂兰
    2019, 37(7):  53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3
    摘要 ( 355 )   PDF (1718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佩梅病的临床表现及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 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 2例先证者均为男性,均自幼发育落后,生后不久发现眼球震颤;先证者1在2 岁时出现阵发性痉挛发作并伴进行性消廋; 2例先证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显示脑白质发育落后,髓鞘形成不良。 2例先证者各有一兄长,均有类似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1的PLP1 基因存在第2外显子c. 137T>C(p.Leu46Pro) 半合子突变;先证者2的PLP1 基因存在第2外显子c. 62C>T(p.Ala21Val)半合子突变。 2例先证者母亲的均表型正常, 但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杂合变异; 2例先证者之兄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半合子突变。 2例先证者突变位点未见报道, 且通过ACMG致病性分析,均证实为致病位点。结论 明确2家系PLP1基因突变与遗传特征,ClinVar数据库未收录该变 异位点,丰富了PLP1致病突变谱。
    TGFBP2 基因突变致Loeys-Dietz 综合征1 例报告
    姜永生,张小鸽
    2019, 37(7):  538.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4
    摘要 ( 491 )   PDF (1328KB)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oeys-Dietz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致病基因。方法 回顾分析1例Loeys-Dietz综合征患儿 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儿, 6月龄,面容特殊,双眼内陷、眼距增宽、双眼外斜视、下颌短小,腭弓高、 悬雍垂分裂,全身肌张力低,四肢远端关节松弛,指趾细长;生后2周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窦瘤 形成;基因检测示TGFBR2基因c.1085A>G(p.His362Arg)杂合变异,确诊Loeys-Dietz综合征。结论 主动脉瘤形成、眼 距过宽以及悬雍垂裂,并结合致病基因突变可确诊Loeys-Dietz综合征。
    FBN1 基因新发突变致马凡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洪利,侯 淼,王 波,等
    2019, 37(7):  541.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5
    摘要 ( 1218 )   PDF (1491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对马凡综合征(MFS)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FBN1基因突变的马凡综合 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性, 4岁4个月,有特殊面容(长脸、双眼距稍宽、高颚弓),手指及足趾 细长,身材瘦长,身高115.0 cm(>P97),上肢跨长118.8 cm,上部量60 cm,下部量55 cm,体质量19 kg(P50~P85);心尖部 可闻及II/6级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4 mm),二尖瓣病变伴中度反流,三尖瓣病变伴轻中度反流,主 动脉乏氏窦稍增宽;心脏CT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胸片示右肺斑片影、心影稍饱满,右侧膈肌局部向上隆起。患儿既往有 右侧上肢骨折史,有双眼屈光不正。提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DNA,以外显子芯片捕获加高通量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结 果显示患儿存在FBN1的c.865dupA杂合突变,未曾见报道,该突变导致289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le)变为天冬酰胺(Asn), 290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变为终止密码子,使得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家系验证显示突变来自患儿父亲,父亲也为 MFS,为杂合突变。结论 发现导致MFS的新的FBN1基因外显子杂合突变c.865dupA。
    戊二酸尿症Ⅰ型1 例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崔清洋,孙薇薇,逯 军
    2019, 37(7):  545.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6
    摘要 ( 449 )   PDF (1440KB)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戊二酸尿症Ⅰ型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戊二酸尿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 检测结果。结果 女性患儿, 1岁11个月,主要表现为腹泻及抽搐。血戊二酰肉碱水平(0.78 μmol/L)及尿戊二酸显著增高。 二代测序发现GCDH基因两处变异,c.271+1G>A(IVS4+1G>A),为父源性剪切变异;c.938G>A为母源性错义变异。两 处变异的致病性均已有文献报道,但均是国内首次报道。结论 扩充了国内戊二酸尿症Ⅰ型的基因突变谱。
    PIK3CA 基因变异致巨脑毛细血管畸形多小脑回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曾 婷,曾佩佩,郭 毅,等
    2019, 37(7):  549.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7
    摘要 ( 554 )   PDF (1347KB)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PIK3CA基因突变致巨脑毛细血管畸形多小脑回综合征(MC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例PIK3CA基因错义突变致MCAP患儿的临床表型、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 4 岁2个月,只会叫爸妈,能理解简单指令,行走步态欠稳,易摔跤。头围56.9 cm,腭弓高,左耳廓有一窦道,左侧肢体较右 侧肥大,下肢关节过度伸展,肌张力低,肌力Ⅳ级。Gessell评估发育商32。头颅磁共振成像示Chiari畸形Ⅰ型,伴梗阻性脑 积水。外显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IK3CA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1133G>A,p.Cys378Tyr(杂合) ,为新生突变,患儿父 母此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随访患儿至5岁1个月,能说3~4个字短句,能进行简单语言交流,仍行走不稳,易摔跤,头围 57.7 cm。结论 发现1例PIK3CA基因新发突变所致MCAP,丰富了PIK3CA基因突变谱。
    文献综述
    咖啡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作用研究进展
    赵伟明 马 俐综述 龚小慧审校
    2019, 37(7):  553.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8
    摘要 ( 471 )   PDF (1129KB)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严重威胁早产儿健康的慢性肺部疾病,其致病机制及风险因素众多,临床缺乏理 想的防治措施。咖啡因是当前临床BPD防治的一线药物,可降低BPD发病率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但咖啡因具体作用机 制并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咖啡因可抑制多种BPD风险因素并促进肺成熟。文章综述咖啡因预防BPD的相关研究成果。
    继续医学教育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管理
    马飞跃,龚方戚
    2019, 37(7):  557.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9.07.019
    摘要 ( 255 )   PDF (1092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